旱作土壤耕层及其肥力培育途径

被引:57
作者
韩晓增 [1 ]
邹文秀 [1 ]
陆欣春 [1 ]
段景海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2] 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耕作层; 秸秆深混还田; 耕层厚度; 耕作深度和频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耕作层是人类为了栽培作物,利用工具对土壤进行扰动的深度层。耕作层的结构和厚度决定了作物的生存环境及养分和水分的供给。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培育一个肥沃而深厚的耕作层,提高土壤地力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章综合分析了耕作层的演变和功能及其对作物根系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意义,由此提出了粘质土壤(粘粒含量>35%)的适宜耕作层深度为0~35 cm,沙质土壤为0~20 cm;综述了秸秆和有机肥还田在培育土壤耕作层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种植结构的多元化和农用机械的不断更新,对未来土壤耕作层培育的技术模式进行了展望,即建立集成作物轮作、有机物料还田、耕作强度和频度的综合技术模式,旨在为合理耕作层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图1,参49。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 [J].
朱姝 ;
窦森 ;
陈丽珍 .
土壤学报, 2015, 52 (04) :747-758
[2]   深松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J].
张丽 ;
张中东 ;
郭正宇 ;
宫帅 ;
王若男 ;
陶洪斌 ;
王璞 .
水土保持通报, 2015, 35 (01) :102-106+117
[3]   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对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萨如拉 ;
高聚林 ;
于晓芳 ;
胡树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4, (07) :138-143
[4]   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管理对黑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J].
江恒 ;
邹文秀 ;
韩晓增 ;
杨春葆 ;
郝翔翔 ;
李猛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 29 (05) :599-604
[5]   秸秆深还田两年对东北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pH值及微团聚体的影响 [J].
闫洪亮 ;
王胜楠 ;
邹洪涛 ;
马迎波 ;
虞娜 ;
张玉玲 ;
黄毅 ;
张玉龙 .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20 (04) :44-48
[6]   施肥管理对农田黑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J].
邹文秀 ;
韩晓增 ;
江恒 ;
杨春葆 .
土壤通报, 2012, 43 (06) :1335-1341
[7]   深松对吉林西部低产旱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J].
徐璐 ;
王志春 ;
赵长巍 ;
祝明炜 ;
魏博微 .
土壤与作物, 2012, 1 (02) :121-125
[8]   土壤耕作深度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J].
闫惊涛 ;
康永亮 ;
田志浩 .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 (10) :81-83
[9]   半干旱区中耕深松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肖继兵 ;
孙占祥 ;
杨久廷 ;
张玉龙 ;
郑家明 ;
刘洋 .
土壤通报, 2011, 42 (03) :709-714
[10]  
黑土肥沃耕层构建效应[J]. 韩晓增,邹文秀,王凤仙,王凤菊.应用生态学报.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