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菊糖酸奶的发酵工艺

被引:35
作者
熊政委 [1 ,2 ]
王文佳 [1 ]
温瑞 [1 ]
董全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菊糖; 酸奶; 响应面; 流变学; 感官品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52.54 [发酵乳制品];
学科分类号
082203 ;
摘要
将菊糖以不同的量添加到酸奶中,结果表明,菊糖能够刺激乳酸菌的增长,增加酸奶的持水力、黏度和甜度,降低酸奶的pH值,以及改变酸奶的组织状态。在接种量和发酵温度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菊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温度的工艺参数。经Design-ExpertV8.0.6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确定菊糖酸奶生产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菊糖添加量47.85 g/L、接种量2.34%、发酵温度42℃。在此条件下,菊糖酸奶的感官得分92.12,理论值92.46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是0.37%。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菊粉保健酸奶的研制 [J].
于伟 .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2, (04) :7-10
[2]   姜花酸奶加工工艺的研究 [J].
张倍宁 ;
周文凯 ;
赖健 .
食品科技, 2011, 36 (04) :54-57
[3]   酸奶中乳酸菌稳定性的研究 [J].
林莹 ;
代道芳 ;
王旭清 ;
张超 .
中国酿造, 2011, (04) :61-64
[4]   黄桃酸奶的加工工艺研究 [J].
蔡健 ;
施佳康 .
食品科技, 2011, 36 (02) :76-79
[5]   杜仲茶酸奶的研制及茶粉、绿原酸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J].
刘亮 ;
卢琪 ;
段加彩 ;
高丽 ;
周荧 ;
吕思伊 ;
潘思轶 .
食品科学 , 2010, (12) :114-118
[6]   柠檬红茶酸奶的加工工艺 [J].
王丽娜 ;
黄素珍 .
中国乳品工业, 2010, 38 (02) :30-32
[7]   菊粉的功能性作用及开发利用 [J].
王姗姗 ;
孙爱东 ;
何洪巨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 (11) :57-59
[8]   菊糖对小白鼠消化吸收 免疫功能及血糖的影响评价 [J].
黄亮 ;
肖开庆 ;
郑菲 .
食品与机械, 2009, 25 (01) :90-92
[9]   膳食纤维强化酸奶的流变学特性及其感官品质研究 [J].
李安平 ;
谢碧霞 ;
王俊 ;
陶俊奎 .
中国乳品工业, 2008, (09) :11-13
[10]   均质与热处理对脱脂搅拌型酸奶的流变性影响 [J].
刘晓艳 ;
成坚 .
现代食品科技, 2005, (02)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