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提取方法对茶多酚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27
作者
蒋丽
王雪梅
全学军
冉秀芝
机构
[1] 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茶多酚; 提取; 抗氧化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72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03 ;
摘要
以绿茶为原料,研究茶多酚的超声波提取、酶法提取、常规浸提、热回流提取以及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提取法,比较评价所得茶多酚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90℃热回流提取得到的提取率、产品纯度最高,但是过高的热回流提取温度导致产物抗氧化活性低;超声波在室温条件下提取茶多酚能获得较高的提取率和较好的产品纯度,产物抗氧化活性相对最强;酶法和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法提取能够获得较高的提取率,但是产品纯度和抗氧化活性低于超声波法所得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普洱茶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J].
谢贞建 ;
赵超群 ;
邹联柱 ;
唐鹏程 ;
焦士蓉 .
食品与机械, 2009, 25 (01) :64-67
[2]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焦蓓蓓 .
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 (01) :131-133
[3]   超声提取绿茶茶多酚研究 [J].
郭树琴 ;
吴胜举 ;
牛春玲 ;
刘亚慧 ;
李岱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1) :36-38
[4]   巴拉圭茶多酚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 [J].
熊建华 ;
刘仲华 ;
黄建安 .
食品与机械, 2008, (04) :58-60+104
[5]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J].
王玉春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51-55
[6]   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法提取豆粕异黄酮的研究附视频 [J].
王万能 ;
全学军 ;
陆天健 .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7, (03) :370-374
[7]   复合酶法提取茶多酚工艺条件研究 [J].
张卫红 ;
张效林 .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 (11) :5-7
[8]   茶多酚的功能研究进展 [J].
朱桂勤 ;
李建科 .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 (01) :33-35
[9]   茶多酚的应用与研究 [J].
李海波 .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 (02) :12-15
[10]   茶叶产品开发现状与进展 [J].
励建荣 ;
陆海霞 .
食品科学, 2004, (02) :19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