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气能见度与PM2.5浓度及相对湿度关系的非线性分析及能见度预报

被引:57
作者
白永清 [1 ,2 ]
祁海霞 [2 ]
刘琳 [1 ]
陈城 [3 ]
林春泽 [1 ]
李武阶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 武汉中心气象台
[3] 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
关键词
武汉; 能见度; PM2.5; 相对湿度; 非线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2 [能见度、浑浊度]; X513 [粒状污染物]; P457.7 [能见度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70602 ;
摘要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高湿度代表城市,大气污染严重,霾天气多发,但有关该地区大气能见度与PM2.5浓度及相对湿度(RH)的定量关系尚不明确。利用2014年9月—2015年3月武汉地区逐时能见度、相对湿度及颗粒物质量浓度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武汉大气能见度与PM2.5浓度及相对湿度的关系,并进行能见度非线性预报初探,得到以下结论:武汉霾时数发生比例高,霾的发生和加重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能见度降低伴随大量细粒子产生和累积,这是武汉大气能见度恶化的重要诱因。细颗粒物浓度与相对湿度共同影响和制约大气能见度变化,高湿高浓度时能见度显著下降,湿情景下(RH≥40%),能见度恶化主要是由湿度增高诱使细颗粒物粒径吸湿增长导致其散射效率增大造成的。当RH>90%时,能见度随湿度升高成线性递减,相对湿度每升高1%,武汉平均能见度降低0.568km。而干情景下(RH<40%),能见度迅速降低的关键因素是PM2.5质量浓度升高。在城市大气细粒子污染背景下,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成非线性关系,这主要与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及吸湿性颗粒物的散射效率变化有关。PM2.5浓度与能见度成幂函数非线性关系,80%≤RH<90%湿度区段下相关性最强。PM2.5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敏感阈值是随着湿度升高而减小的,干情景下能见度10km对应的PM2.5浓度阈值为70μg/m3,湿情景下该阈值为18—55μg/m3。当PM2.5质量浓度低于约40μg/m3时,继续降低PM2.5可显著提高武汉大气能见度。预报试验表明,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大气能见度非线性预报模型是可行的,预报能见度相关系数为0.86,均方根误差为1.9km,能见度≤10km的TS评分为0.92。网络模型具有较高预报性能,对霾的判别有较高准确性,为衔接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模式,建立大气能见度精细化动力统计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南京城区夏秋季能见度与PM化学成分的关系 [J].
沈铁迪 ;
王体健 ;
陈璞珑 ;
蒋自强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5, (03) :652-658
[2]   天津雾和霾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对比评估 [J].
司鹏 ;
高润祥 .
应用气象学报, 2015, 26 (02) :240-246
[3]   广州地区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关系的初探 [J].
潘洪密 ;
吴兑 ;
李菲 ;
刘健 .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5, 7 (01) :32-36
[4]   大气低能见度的影响因子分析及计算方法综述 [J].
陈静 ;
赵春生 .
气象科技进展, 2014, 4 (04) :44-51
[5]   广州地区PM1质量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及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 [J].
张芷言 ;
王宝民 ;
邓雪娇 ;
谭浩波 ;
李菲 ;
邓涛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4, 31 (03) :397-402
[6]   针对PM2.5的武汉市大气监测点位的布局研究 [J].
苗蕾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 (12) :122-126
[7]   武汉秋季灰霾和非灰霾天气细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特征 [J].
张帆 ;
成海容 ;
王祖武 ;
吕效谱 .
中国粉体技术, 2013, 19 (05) :31-33
[8]   灰霾与颗粒物吸湿增长 [J].
叶兴南 ;
陈建民 .
自然杂志, 2013, 35 (05) :337-341
[9]   大气颗粒物对能见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杨复沫 ;
欧阳文娟 ;
王欢博 ;
刘源 ;
田密 .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3, 5 (03) :252-258
[10]   基于TIGGE资料的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多模式集成预报 [J].
智协飞 ;
季晓东 ;
张璟 ;
张玲 ;
白永清 ;
林春泽 .
大气科学学报, 2013, 36 (03) :257-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