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枞火山岩盆地橄榄玄粗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下扬子地区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约束

被引:54
作者
薛怀民 [1 ]
董树文 [2 ]
马芳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3]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橄榄玄粗岩; 庐枞盆地; 中生代; 扬子克拉通; 岩石圈减薄;
D O 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0.05.006
中图分类号
P588.125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庐枞盆地内的中生代火山-潜火山岩具高钾和相对富碱为特性,属典型的橄榄玄粗岩系列。它们在地球化学上表现出明显富集Rb、Th、U、K等强不相容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的特征。Nd、Sr同位素组成总体位于富集型的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范围内或其附近,显示其母岩浆主要是由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潜火山岩的成分变异趋势显示橄榄玄粗质幔源岩浆在高压下(斜长石稳定压力之下,>1.5GPa)经历过以单斜辉石和钛铁氧化物为主的矿物分离结晶作用。低压下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及上地壳物质的混染则不明显。这套火山-潜火山岩的部分地球化学性质(如Ce/Yb比值)类似于大洋岛弧内的橄榄玄粗岩,可能意味着区内由于岩石圈的减薄,软流圈地幔上涌到了岩石圈相对较浅的部位,控制源区部分熔融的主要是尖晶石相地幔岩。虽然局部(如靠近郯庐断裂的盆地西缘)可能存在着明显的热侵蚀,但"突发性的"机械拆沉是区内(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岩石圈减薄的主要机制。在整个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过程中,这两种机制可能一直相互促进着。
引用
收藏
页码:664 / 681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79 条
[1]   高度演化的黄山A型花岗岩:对扬子克拉通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约束? [J].
薛怀民 ;
汪应庚 ;
马芳 ;
汪诚 ;
王德恩 ;
左延龙 .
地质学报, 2009, 83 (02) :247-259
[2]   铜陵矿集区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 [J].
吴淦国 ;
张达 ;
狄永军 ;
臧文拴 ;
张祥信 ;
宋彪 ;
张忠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5) :630-645
[3]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成因意义 [J].
徐晓春 ;
陆三明 ;
谢巧勤 ;
柏林 ;
储国正 .
地质学报, 2008, (04) :500-509
[4]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J].
嵇少丞 ;
王茜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2008, (02) :174-193
[5]   庐枞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J].
谢智 ;
李全忠 ;
陈江峰 ;
高天山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2) :235-249
[6]   江西武山铜矿南矿带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李进文 ;
李旭辉 ;
裴荣富 ;
梅燕雄 ;
王永磊 ;
屈文俊 ;
黄修保 ;
臧文栓 .
地质学报, 2007, (06) :801-807
[7]   安徽狮子山矿田南洪冲岩体形成时代及成因机制研究 [J].
杨小男 ;
徐兆文 ;
张军 ;
王云健 ;
徐夕生 ;
蒋少涌 ;
凌洪飞 ;
刘良根 ;
陈达源 .
岩石学报, 2007, (06) :1543-1551
[8]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底侵、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 [J].
杜杨松 ;
李顺庭 ;
曹毅 ;
秦新龙 ;
楼亚儿 .
现代地质, 2007, (01) :71-77
[9]   长江中下游鄂东南地区大寺组火山岩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J].
谢桂青 ;
毛景文 ;
李瑞玲 ;
周少东 ;
叶会寿 ;
闫全人 ;
张祖送 .
科学通报, 2006, (19) :2283-2291
[10]   华北东部橄榄岩与岩石圈减薄中的地幔伸展和侵蚀置换作用 [J].
郑建平 ;
路凤香 ;
W L GRIFFIN ;
余淳梅 ;
张瑞生 ;
袁晓萍 ;
吴秀玲 .
地学前缘, 2006, (02) :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