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有机质微生物降解与生物气源岩识别——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第四系为例

被引:25
作者
王万春 [1 ]
刘文汇 [2 ]
王国仓 [1 ]
王成 [1 ,3 ]
机构
[1]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生物气; 生物标志化合物; 微生物降解; 气源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物气的主要组分甲烷是不同微生物菌群协同降解复杂有机质的终端产物,研究生物气生成过程中微生物对沉积有机质降解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生物气气源层识别具有重要意义。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涩北一号气区第四系沉积物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发现,一些泥岩层内饱和烃组分遭受微生物降解,使部分正构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消失,色谱不可分辨的复杂有机混合物显著升高。微生物降解作用明显的泥岩,降解参数升高,可溶有机质含量与烃转化率也显著升高,反映第四系部分泥岩层中高的可溶有机质含量与烃含量,是微生物活动和降解原始沉积有机质的产物。在微生物降解作用明显的泥岩中,检测到了丰富的产甲烷菌特殊生物标志化合物2,6,10,15,19-五甲基二十烷等,表明降解程度高的泥岩中,不仅厌氧降解细菌活动强烈,产甲烷菌活动也很强烈,是生物气的优质烃源岩。因此可以得出:可溶有机质含量,特别是其中烃含量以及微生物降解参数,是评价生物气气源岩的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18 / 3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构造带超压形成机制与高压气、水层成因 [J].
范昌育 ;
王震亮 ;
王爱国 ;
张骁 ;
张永庶 ;
孔红喜 .
石油学报, 2015, 36 (06) :699-706+714
[2]   柴西地区南翼山构造天然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J].
汤国民 ;
罗群 ;
庞雄奇 ;
向才富 ;
汪立群 ;
魏浩元 .
石油学报, 2015, 36 (04) :446-456
[3]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岩性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 [J].
郭泽清 ;
孙平 ;
徐子远 ;
张林 ;
张绍胜 ;
田继先 .
石油学报, 2011, 32 (06) :985-990
[4]   有机质氮同位素与蛋白质含量在生物气源岩评价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涩北一号构造带为例 [J].
陈华强 ;
于赤灵 ;
卢鸿 ;
彭平安 ;
帅燕华 ;
张水昌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 33 (01) :21-25+165
[5]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strong ongoing methanogenesis in Sanhu region of Qaidam Basin [J].
SHUAI YanHuaZHANG ShuiChangSU AiGuoWANG HuiTongCAI BaoYuan WANG Hu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DevelopmentBeijing China .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10, 53 (01) :84-90
[6]   柴达木盆地东部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勘探方向 [J].
张英 ;
李志生 ;
王东良 ;
王晓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6) :693-700+708
[7]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运聚成藏的定量研究 [J].
李明诚 ;
李剑 ;
张凤敏 ;
张英 .
石油学报, 2009, 30 (06) :809-815
[8]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源岩中可溶有机质丰度及地质意义 [J].
张英 ;
李剑 ;
张奎 ;
关平 ;
李谨 ;
王晓波 .
地质学报, 2007, (12) :1716-1722
[9]   柴达木盆地生物气源岩评价及勘探方向 [J].
梅建森 ;
康毅力 ;
张永高 ;
张道伟 ;
邓宇 .
天然气工业, 2007, (09) :17-20+127
[10]   古菌细胞膜类脂化合物分析与初步应用——柴达木盆地沉积地层盐度与产甲烷菌分布 [J].
帅燕华 ;
张水昌 ;
赵文智 ;
苏爱国 ;
黄海平 ;
王汇彤 .
地质学报, 2007, (01)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