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盆中部长6厚层砂体成因分析

被引:12
作者
惠潇 [1 ]
张海峰 [1 ]
张东阳 [2 ]
路霖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部
关键词
鄂尔多斯; 湖盆中部; 砂体成因; 浊积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延长组长6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坡折带控砂、砂体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东北、西南两大物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发育三角洲牵引流作用的沉积砂岩和重力搬运的浊积砂岩,主要为叠置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滑塌浊积岩等不同类型的砂体组合,形成了垂直湖岸线和平行湖岸线展布的巨型厚砂岩分布带。
引用
收藏
页码:482 / 4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J].
侯林慧 ;
彭平安 ;
于赤灵 ;
张文正 ;
张辉 .
地球化学, 2007, (05) :497-506
[2]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 [J].
党犇 ;
赵虹 ;
李文厚 ;
陈永胜 ;
郑小杰 ;
燕州泉 ;
贾玉琴 .
中国地质, 2007, (03) :414-421
[3]   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J].
郭艳琴 ;
李文厚 ;
陈全红 ;
梁积伟 ;
余芳 ;
何卫军 .
中国地质, 2007, (03) :406-413
[4]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J].
郑荣才 ;
文华国 ;
韩永林 ;
王海红 ;
郑超 ;
蔡家兰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566-575
[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J].
郑孟林 ;
金之钧 ;
王毅 ;
刘池阳 ;
徐高中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03) :31-36
[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 [J].
陈全红 ;
李文厚 ;
郭艳琴 ;
梁积伟 ;
崔军平 ;
张道锋 .
地质学报, 2006, (05) :656-663
[7]   同沉积构造坡折带对岩性油气藏富集带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为例 [J].
冯有良 ;
徐秀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22-25+31
[8]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恢复及其改造演化 [J].
赵文智 ;
王新民 ;
郭彦如 ;
刘化清 ;
白云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6-13
[9]   志丹油田义正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石油地质特征 [J].
郝世彦 ;
李旦 .
西北地质, 2005, (04) :94-101
[10]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杨华 ;
张文正 .
地球化学, 2005, (02) :14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