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8
作者
袁亚娟 [1 ,2 ]
吕宝凤 [3 ]
刘见宝 [1 ,2 ]
郭峰 [1 ,2 ]
施秋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断裂; 几何学; 运动学; 动力学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精细地震解释为依托,以平衡剖面技术为手段,对柴达木盆地的地质发展演化史及在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断裂构造系统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挤压+走滑"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柴达木盆地形成北部、南部和西北部3大挤压走滑断裂系统,断裂以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并伴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滑脱断层、反转断层等。平衡剖面复原表明,柴达木盆地断裂的形成演化主要有3类模式:(1)断裂在中新世(N1)定型;(2)断裂在上新世(N2)—第四纪(Q)期间发育形成;(3)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一直都在活动的长期发育的断裂。这些断裂的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侏罗纪的扩张、古近纪的初步挤压反转、新近纪大幅度逆冲走滑、第四纪最终定型等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2+186 +1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移及其动力学意义 [J].
吕宝凤 ;
赵小花 ;
周莉 ;
段生盛 .
沉积学报, 2008, (04) :552-558
[2]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构造演化作用浅析 [J].
陈艳鹏 ;
刘震 ;
李潍莲 ;
党玉琪 ;
马达德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4) :43-47+16+15
[3]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恢复 [J].
段宏亮 ;
钟建华 ;
马锋 ;
张跃中 ;
李勇 ;
温志峰 .
沉积学报, 2007, (01) :65-74
[4]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 [J].
王步清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6) :670-672
[5]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特征及其对阿尔金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 [J].
柳祖汉 ;
吴根耀 ;
杨孟达 ;
郭泽清 ;
温志峰 .
地质科学, 2006, (02) :344-354
[6]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断裂构造与油气聚集 [J].
方向 ;
江波 ;
张永庶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1) :56-61
[7]   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研究 [J].
余一欣 ;
汤良杰 ;
马达德 ;
张跃中 ;
张启全 ;
谭万金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11-14+87
[8]   同沉积挤压盆地构造演化恢复的平衡剖面方法及其应用 [J].
周建勋 .
地球学报, 2005, (02) :151-156
[9]   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成藏条件与机制 [J].
段毅 ;
彭德华 ;
张辉 ;
吴保祥 ;
郑朝阳 ;
王传远 .
沉积学报, 2005, (01) :150-155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变形特征 [J].
姜波 ;
徐凤银 ;
彭德华 ;
周建勋 ;
金法礼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 (06) :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