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9日安庆ML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研究

被引:68
作者
谢祖军 [1 ,2 ]
郑勇 [1 ]
倪四道 [1 ]
熊熊 [1 ]
王行舟 [3 ]
张炳 [3 ]
机构
[1]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安徽省地震局
关键词
安庆地震;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CAP方法; 深度震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2011年1月19日在安徽省安庆市辖区与怀宁县交界处发生了ML4.8级地震,引起安庆市及周边地区强烈的震感.为了更好地认识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我们利用安徽省及临近几个省份区域台网的近震波形资料,首先通过hypo2000绝对定位得到震中位置;然后采用CAP方法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P、sP、pP和sPmP等深度震相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确定;最后,将反演得到的结果作为已知输入,利用F-K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并与观测记录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反演结果显示,这次安庆地震是一个带少量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地震矩震级为MW=4.3,最佳双力偶解为节面Ⅰ走向131°,倾角30°,滑动角29°;节面Ⅱ走向15°,倾角75°,滑动角116°,最佳震源深度为4~5km,属于浅源地震.从震中和震源机制解来看,安庆地震极有可能发生在宿松-枞阳断裂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624 / 16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一个发生在沉积盖层里的破坏性地震:2010年1月31日四川遂宁-重庆潼南地震 [J].
罗艳 ;
倪四道 ;
曾祥方 ;
谢军 ;
陈颙 ;
龙锋 .
科学通报, 2011, (02) :147-152
[2]   sPL,一个近距离确定震源深度的震相 [J].
崇加军 ;
倪四道 ;
曾祥方 .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11) :2620-2630
[3]   宿松—枞阳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研究 [J].
翟洪涛 ;
郑颖平 ;
李光 ;
孟凡月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 30 (05) :567-571
[4]   汶川地震余震区东北端一个余震序列的地震学研究 [J].
罗艳 ;
倪四道 ;
曾祥方 ;
郑勇 ;
陈棋福 ;
陈颙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06) :677-687
[5]   安徽地区历史及现代地震活动与断裂活动性关系研究 [J].
陈安国 ;
刘东旺 ;
郑海刚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 (04) :16-21
[6]   汶川地震强余震(M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 [J].
郑勇 ;
马宏生 ;
吕坚 ;
倪四道 ;
李迎春 ;
韦生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4) :413-426
[7]   汶川中强余震震源深度的确定及其意义 [J].
张瑞青 ;
吴庆举 ;
李永华 ;
丁志峰 ;
曾融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234-1241
[8]  
利用ML振幅研究地壳横波Q值Ⅱ:Q横向变化特征[J]. 汪素云,裴顺平,Thomas M.Hearn,许忠淮,James F.Ni,俞言祥.地球物理学报. 2008(01)
[9]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Ms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研究 [J].
吕坚 ;
郑勇 ;
倪四道 ;
高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1) :158-164
[10]   安徽庐枞盆地中巴家滩岩体的年代学研究及其意义 [J].
周涛发 ;
宋明义 ;
范裕 ;
袁峰 ;
刘珺 ;
吴明安 ;
钱存超 ;
陆三明 .
岩石学报, 2007, (10) :2379-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