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案初步裁决评析

被引:10
作者
罗国强
机构
[1]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2] 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中心"
[3] 武汉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中国; 菲律宾; 南海仲裁案; 初步裁决; 海洋法公约管辖权;
D O I
10.13569/j.cnki.far.2016.02.013
中图分类号
D993.5 [海洋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海仲裁案初步裁决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出了多处有利于菲律宾的解释,尤其是仲裁庭以双重标准区分不同诉求的作法——能确立管辖权的则作出初步裁决、不能确立管辖权则不作初步裁决直接进入实体审议,具有极强的主观倾向性。由于《公约》附件七仲裁制度的缺陷被利用、仲裁庭的构成缺乏中立性、仲裁庭自裁管辖权的主观倾向被放大、菲律宾积极运作仲裁并炒作国际舆论、中方与仲裁庭矛盾激化等原因,原本仲裁庭居中、当事方两边的三角结构,变成了仲裁庭和菲律宾联合起来对抗中国的不利态势,裁决对中方必然不利。菲方"包装"诉求的做法存在明显瑕疵,其避开主权争议直接谈论岛礁的法律效力,不仅导致诉因的缺失,而且使得岛礁效力无法真正确定,刻意加入的环境等非核心诉求与其真实目的无关,不过是为了确保管辖权成立。初步裁决是仲裁庭与菲方联合炮制的枉法裁判,其所确立管辖的事项对中方实际影响不大,但仲裁庭可能借机审查"历史性权利"等本应被排除的问题,以此暗助菲律宾等国。针对《公约》附件七的仲裁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及其被滥用的问题,中方需要做好两手准备。只有依据国际法对"历史性权利"等问题充分论证,才能对抗枉法裁判、阻止仿效滥诉行为,逐渐扭转南海声索国在美国支持下滥用《公约》抱团对抗中国的不利局面。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36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地的合法性问题 [J].
罗国强 .
南洋问题研究, 2015, (03) :11-18
[2]   论中菲南海仲裁案之“无效性” [J].
高圣惕 .
国际问题研究, 2015, (05) :65-90+130
[5]   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剖析——结合中国《立场文件》的分析 [J].
罗国强 ;
陈昭瑾 .
现代国际关系, 2015, (01) :48-54+66
[6]   东盟及其成员国关于《南海行为准则》之议案评析 [J].
罗国强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07) :86-102+158
[7]   菲律宾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的政治与法律分析 [J].
毛俊响 .
法学评论, 2014, 32 (02) :107-116
[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立法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J].
罗国强 .
云南社会科学, 2014, (01) :125-131
[9]   评菲律宾就南海争端提起国际仲裁的法律运作 [J].
罗国强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1) :61-6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