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扣押的“相当理由”证明标准及其规制路径

被引:6
作者
谭秀云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
关键词
刑事扣押; 相当理由; 证明标准的量化; 扣押证; 扣押理由; 扣押范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刑事扣押证明标准的相当理由是,根据当时的事实和条件,"合理注意程度之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存有扣押物。相当理由的证明标准一则不能过低,二则要求客观无怀疑,三则需要赋予层次分别。这些并非"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标准所能笼统规制。从量化的角度而言,"相当理由""合理怀疑"等自由心证证明标准的量化,是对主观理性的规范,这无疑为证明标准的层次性奠定基础。从质性规范而言,加强刑事扣押证中扣押理由的说理,侦查人员运用法律概念和法律关系理论,使用形式逻辑和理性论辩等方法,对扣押理由论证说理;界定刑事扣押证中扣押的客体范围,将其规定为"可为证据之物"与"应当没收之物",进而明确记载扣押物。"相当理由"的量化和扣押证的质性规范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相当理由"证明标准的规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9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事实、证据与事实认定 [J].
张保生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8) :110-130+206
[3]   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采性 [J].
罗纳德J艾伦 ;
张保生 ;
强卉 .
证据科学, 2010, 18 (03) :365-382
[4]   裁判可接受性概念之反省 [J].
陈景辉 .
法学研究, 2009, 31 (04) :3-17
[5]   “判后答疑”的意义与局限: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 [J].
孙光宁 ;
刘园园 .
天府新论, 2009, (02) :76-79
[6]   可能生活的证成与接受——司法判决可接受性的规范研究 [J].
张继成 .
法学研究, 2008, 30 (05) :3-22
[7]   搜查理由及其证明标准比较研究 [J].
刘金友 ;
郭华 .
法学论坛, 2004, (04) :9-20
[8]   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 [J].
龙宗智 .
法学研究, 2004, (02) :107-115
[9]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以裁判事实的可接受性为中心 [J].
易延友 .
法学研究, 2004, (01) :99-114
[10]   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契合与背离——对证据制度史另一视觉的解读 [J].
陈永生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3, (04) :67-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