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志留系碎屑矿物热年代学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32
作者
李双建
肖开华
汪新伟
张荣强
沃玉进
周雁
蔡立国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南方; 志留系; 裂变径迹; 热年代学; 锆石; 磷灰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碎屑矿物热年代学是恢复多旋回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有利手段。本文通过对南方5个地区志留系的碎屑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和热历史模拟研究认识到,印支期以来研究区志留系至少经历了3次区域性的岩石抬升、冷却事件,即早中三叠世(235~250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10~140Ma)和始新世—渐新世(45~25Ma)。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始新世—渐新世是志留系后期改造的两个关键时期,前者是志留系烃源岩生烃基本停止的时期,后者是志留系抬升到地表,油气盖层受到广泛破坏的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068 / 10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中国南方显生宙大地构造演化简史
    王清晨
    蔡立国
    [J]. 地质学报, 2007, (08) : 1025 - 1040
  • [2] 中新生代天山地区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杜治利
    王清晨
    [J]. 地质学报, 2007, (08) : 1081 - 1101
  • [3]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
    陈义才
    蒋裕强
    郭贵安
    杨金利
    [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2) : 57 - 60+183
  • [4] 川东北地区异常高压形成的地温场背景
    卢庆治
    胡圣标
    郭彤楼
    李忠平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 1110 - 1116
  • [5] 东昆仑南部带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的地质意义
    袁万明
    董金泉
    王世成
    杨志强
    [J]. 核技术, 2005, (09) : 707 - 711
  • [6]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白垩纪以来的抬升冷却史——低温年代学数据约束
    胡圣标
    郝杰
    付明希
    吴维平
    汪集旸
    [J]. 岩石学报, 2005, (04) : 1167 - 1173
  • [7] 六盘山盆地热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郑德文
    张培震
    万景林
    袁道阳
    张广良
    李传友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1) : 157 - 164
  • [8] 大别造山带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年代学研究
    许长海
    周祖翼
    P.Van Den Haute
    R.A.Donelick
    J.De Grave
    马昌前
    P.W.Reiners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7) : 622 - 634
  • [9]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邱楠生
    李善鹏
    曾溅辉
    [J]. 地质学报, 2004, (02) : 263 - 269
  • [10] 裂变径迹年龄多成分分离技术及其在沉积盆地物源分析中的应用
    周祖翼
    毛凤鸣
    廖宗廷
    郭彤楼
    [J]. 沉积学报, 2001, (03) : 456 - 45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