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中北部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及新特提斯构造演化

被引:34
作者
王宏 [1 ,2 ]
林方成 [2 ]
李兴振 [2 ]
施美凤 [2 ]
刘朝基 [2 ]
石洪召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
[2]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新特提斯; 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演化; 缅甸; 东南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 [大地构造分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东南部特提斯研究是世界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而缅甸及邻区作为滇藏新特提斯在东南亚的延伸地段,研究相对薄弱而分散。因此在特提斯构造域背景下,结合前人研究资料,通过区域对比分析,厘定区内各构造单元的延伸趋势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构造单元划分并论述新特提斯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构造-岩石组合的分布发育及时空属性特征,本文将该区划分为7个三级构造单元,自西向东依次为印度大陆东缘、印缅山脉结合带、西缅陆块、太公—密支那结合带、腾冲—毛淡棉陆块、潞西—抹谷结合带和保山-掸泰陆块。三条结合带的前身分别是该区新特提斯印缅山脉洋、太公—密支那洋和潞西—抹谷洋。这三支洋盆在晚三叠世时近同时开启,其形成、演化及闭合后的弧-陆、陆-陆碰撞拼合过程,构成了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环境演化的基本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912 / 92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东南亚中南半岛与中国西南邻区地层分区及沉积演化历史
    施美凤
    林方成
    李兴振
    凌小明
    石洪召
    [J]. 中国地质, 2011, 38 (05) : 1244 - 1256
  • [2] 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嵇少丞
    张泽明
    刘焰
    [J]. 地质学报, 2011, 85 (01) : 1 - 33
  • [3] 滇西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杨启军
    徐义刚
    黄小龙
    罗震宇
    石玉若
    [J]. 岩石学报, 2009, 25 (05) : 1092 - 1104
  • [4]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侯增谦
    王二七
    [J]. 地球学报, 2008, (03) : 275 - 292
  • [5] 从特提斯到青藏高原形成:构造-岩浆事件的约束
    莫宣学
    潘桂棠
    [J]. 地学前缘, 2006, (06) : 43 - 51
  • [6] 大湄公河次地区主要结合带的对比与连接
    李兴振
    刘朝基
    丁俊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4, (04) : 1 - 12
  • [7] 大湄公河次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李兴振
    刘朝基
    丁俊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4, (04) : 13 - 20
  • [8]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
    潘桂棠
    李兴振
    王立全
    丁俊
    陈智粱
    [J]. 地质通报, 2002, (11) : 701 - 707
  • [9] 论东特提斯形成与演化的基本特征
    罗建宁
    [J]. 特提斯地质, 1995, (00)
  • [10] 西南“三江”多岛弧造山过程成矿系统与资源评价[M]. 地质出版社 , 潘桂棠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