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油藏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47
作者
付金华 [1 ]
柳广弟 [2 ]
杨伟伟 [1 ,2 ]
冯渊 [1 ]
张雪峰 [1 ]
程党性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延长组; 陇东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主要对陇东地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烃源岩生烃史、原油成熟度,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成藏期次。流体包裹体镜下观察与荧光特征显示陇东地区延长组存在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在单偏光下呈灰褐色或深褐色的液烃包裹体,丰度较低,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75~95℃;第二期油气包裹体以气液烃包裹体为主,液烃表现为无色或淡黄色的单偏光特征与浅黄色至蓝绿色的荧光特征,丰度较高,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75~95℃与100~120℃。结合烃源岩生烃史与原油成熟度认为,陇东地区延长组存在三期成藏:距今约为140~130Ma的早期低熟油小规模充注时期;发生于120~100Ma,与烃源岩生烃高峰期相对应的中期成熟度大规模成藏期;距今约为100~40Ma的晚白垩世构造抬升调整成藏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致密史与油藏成藏史 [J].
邓秀芹 ;
刘新社 ;
李士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56-161
[2]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分布规律及其渗流作用.[J].曾联波;高春宇;漆家福;王永康;李亮;屈雪峰;.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 S1
[3]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 [J].
曾联波 ;
李忠兴 ;
史成恩 ;
王正国 ;
赵继勇 ;
王永康 .
地质学报, 2007, (02) :174-180
[4]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剥蚀量估算及其地质意义 [J].
陈瑞银 ;
罗晓容 ;
陈占坤 ;
王兆明 ;
周波 .
地质学报, 2006, (05) :685-693
[5]   用储层油气包裹体岩相学确定油气成藏期次——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油田为例 [J].
李荣西 ;
席胜利 ;
邸领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2) :194-199+217
[6]   鄂尔多斯盆地埋藏演化史恢复 [J].
陈瑞银 ;
罗晓容 ;
陈占坤 ;
喻健 ;
杨飏 .
石油学报, 2006, (02) :43-47
[7]   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段储层流体作用期次分析 [J].
武明辉 ;
张刘平 ;
罗晓容 ;
毛明陆 ;
杨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1) :33-36
[8]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J].
刘池洋 ;
赵红格 ;
王锋 ;
陈洪 .
地质学报, 2005, (06) :737-747
[10]   陕甘宁盆地延长组地下流体压力分布及油气运聚条件研究 [J].
陈荷立 ;
刘勇 ;
宋国初 .
石油学报, 1990, (04) :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