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票交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15
作者
顾汉龙 [1 ,2 ]
刚晨 [2 ]
王秋兵 [2 ]
黄美均 [3 ]
潘扬彬 [4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流动站
[2]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3]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市场机制; 城镇新增建设用地; 空间分布; 地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研究目的:基于2008—2015年重庆市地票交易数据,分析重庆市地票交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重庆地票交易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重庆市地票交易规模的空间集聚效益明显,并呈现出与重庆市"一圈两翼"主体功能分区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一小时经济圈"区域成为地票指标的流入极,"两翼"地区则成为地票指标的流出极;(2)影响重庆市各区县地票交易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地方二三产业产值、财政收入水平、城镇人口数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度以及区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结论:(1)地票交易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优化重庆市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体系,推动重庆市主体功能区划的实现;(2)重庆市要合理控制地票交易规模,防止区县政府因短期利益过度出让存量农村建设用地指标,避免区域发展失衡。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化机理、创新模式及其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顾汉龙.南京农业大学.2015, 05
[2]   市场机制引入对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 [J].
顾汉龙 ;
冯淑怡 ;
王秋兵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 27 (07) :101-110
[3]   农地非农化视角下地票交易供给侧的激励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J].
朱凤凯 ;
张凤荣 ;
李乐 .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 (10) :11-19
[4]   地票制度创新与土地发展权市场机制及农村土地资产显化关系 [J].
文兰娇 ;
张安录 .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 (07) :33-40+55
[5]   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能否增加农民收入——一个整体性框架及初步经验证据 [J].
龙开胜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5) :87-94+140
[6]   城乡建设用地流转中置换指标的预警研究——以重庆市地票交易为例 [J].
瞿忠琼 ;
章明 ;
夏敏 ;
厉伟 .
中国土地科学, 2015, 29 (05) :39-47
[7]   重庆市两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比较 [J].
顾汉龙 ;
冯淑怡 ;
曲福田 .
中国土地科学, 2014, 28 (09) :11-16+24
[8]   重庆地票制度的价值及其对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启示 [J].
冯桂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1) :81-85
[10]   重庆地票制度风险评估研究 [J].
陈晓军 ;
张孝成 ;
郑财贵 ;
牛德利 ;
高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7) :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