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改进

被引:15
作者
赵广英
申科敏
励建荣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增菌培养基; 正交设计; 直观分析; 方差分析;
D O I
10.16378/j.cnki.1003-1111.2010.03.003
中图分类号
S941 [鱼病学];
学科分类号
0906 ;
摘要
对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建立一种更适用于副溶血弧菌增菌的方法。针对能够决定副溶血弧菌综合营养需求的2个最为关键的因素:混合蛋白胨、酵母浸膏以及两者交互作用,进行试验设计,结合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验证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直观分析表明,副溶血弧菌增殖过程中,混合蛋白胨是最主要因素,其次为酵母浸膏。方差分析表明,混合蛋白胨与酵母浸膏对副溶血弧菌生长的影响均显著。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混合蛋白胨2%(胰蛋白胨1%、鱼蛋白胨1%)、酵母浸膏0.2%、NaCl 3.5%、pH8.6;最佳培养条件为:(36±1)℃+摇床120 r/min+2层牛皮纸封口。本优化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用于副溶血弧菌增菌培养,在相同培养时间内,其增菌菌液浓度为GB/T4789.7-2008方法的(1.8±0.6)倍。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琼脂糖和纳米金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J].
赵广英 ;
邢丰峰 .
传感技术学报, 2007, (08) :1697-1700
[2]   一株副溶血弧菌的分离和鉴定 [J].
蔺红苹 ;
邱德全 ;
谭龙艳 .
水产科学, 2007, (05) :296-299
[3]   测定菌体浓度的简便方法 [J].
朱艳静 ;
李宇 .
工业微生物, 2006, (04) :47-49
[4]   1994-2003年我国766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 [J].
王世杰 ;
杨杰 ;
谌志强 ;
张伟 ;
李君文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03) :180-184
[5]   应用蛭弧菌清除海产品潜在致病弧菌的研究 [J].
韩韫 ;
蔡俊鹏 ;
宋志萍 ;
王志 .
水产科学, 2005, (11) :26-28
[6]   荧光分析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J].
高旗利 ;
张霞 ;
蔡国瑞 ;
张海英 .
检验检疫科学, 2005, (01) :43-45
[7]   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 [J].
刘秀梅 ;
陈艳 ;
王晓英 ;
计融 .
卫生研究, 2004, (06) :725-727
[8]   双重PCR检测携带有tl和tdh基因的副溶血弧菌毒力菌株 [J].
吴彩云 ;
蔡俊鹏 ;
杨汝德 ;
陈清 ;
罗立新 ;
吴后波 ;
俞守义 .
水产科学, 2004, (05) :5-9
[9]   鳗弧菌、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的分离及特性 [J].
周丽 ;
刘洪明 ;
战文斌 ;
宋微波 .
中国水产科学, 2003, (01) :31-35
[10]   用PCR方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 [J].
寇运同 ;
马洪明 ;
刘晨光 .
海洋科学, 2002, (09) :66-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