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津区域城市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19
作者
孙雷刚 [1 ,2 ]
刘剑锋 [1 ,2 ]
徐全洪 [1 ,2 ]
王绍强 [3 ]
周蕾 [3 ]
机构
[1] 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
[2] 河北省地理信息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时空差异; 环京津区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利用2000-2013年的土地利用、能源消费量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环京津区域5个城市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3年,环京津区域城市净碳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00年的4 264.21万t增加到2013年的20 389.78万t,年均增加约1 240.43万t,其中建设用地碳排放起主导作用。2)环京津区域5个城市净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间差异性均较大,其中净碳排放总量唐山市最高,其次为石家庄、张家口、保定和廊坊。以2011年为例,唐山市净碳排放总量高于其他4个城市总量之和;单位GDP碳排放量唐山和张家口最高,且两市较为接近,其次为石家庄、保定和廊坊。3)近14年环京津区域单位GDP碳排放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2000-2005年表现为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并于2005年达到近14年的峰值1.8t/万元;由于森林覆盖率较高,张家口市表现出较强的碳汇功能,然而其人均GDP相对较低,单位GDP碳排放量却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碳减排相应措施和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益及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J].
王亮 .
生态科学, 2015, (05) :122-128
[2]   基于SLM模型的中国碳排放格网化空间分布模拟 [J].
刘永伟 ;
闫庆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15, (03) :76-80
[3]   基于土地利用的哈尔滨市2004~2012年碳排放强度变化分析 [J].
周嘉 ;
杨琳 ;
董美娜 ;
姜丽丽 ;
王颖 ;
臧淑英 .
地理科学, 2015, 35 (03) :322-327
[4]   安徽省池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J].
张勇 ;
张乐勤 ;
汪应宏 ;
陈发奎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19 (02) :216-223
[5]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 [J].
程叶青 ;
王哲野 ;
张守志 ;
叶信岳 ;
姜会明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418-1431
[6]   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空间格局特征研究 [J].
张艳芳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3 (02) :287-292
[7]   中国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碳排放强度研究 [J].
张梅 ;
赖力 ;
黄贤金 ;
揣小伟 ;
谈俊忠 .
资源科学, 2013, 35 (04) :792-799
[8]   四川省广元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J].
石洪昕 ;
穆兴民 ;
张应龙 ;
吕明权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3) :101-106
[9]   重庆市不同土地利用碳排放及碳足迹分析 [J].
蓝家程 ;
傅瓦利 ;
袁波 ;
张婷 ;
彭景涛 .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 (01) :146-150+155
[10]   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J].
肖红艳 ;
袁兴中 ;
李波 ;
颜文涛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9 (01) :38-4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