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53
作者
张鹏 [1 ]
王良书 [2 ]
石火生 [2 ]
李丽梅 [1 ]
谭慧明 [1 ]
机构
[1] 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山东段; 沂沭断裂带; 构造演化; 中新生代;
D O 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0.09.006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总结郯庐断裂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深部构造特征、运动学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华南华北碰撞造山时期,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发生了显著的左旋走滑剪切变形。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在晚侏罗至早始新世(50Ma前)的左旋走滑直接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的俯冲,板块俯冲边界的应力直接传递到郯庐断裂带导致其发生走滑运动;早白垩世中期至古近纪,郯庐断裂带山东段内部及两侧盆地的伸展则受控于深部岩石圈减薄、地幔底辟导致的裂陷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16 / 13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郯庐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史: 进展与新认识
    张岳桥
    董树文
    [J]. 地质通报, 2008, (09) : 1371 - 1390
  • [2] 郯庐断裂带早新生代的活动性质研究
    徐芹芹
    季建清
    王金铎
    王振兰
    韩文功
    于建国
    [J]. 地质科学, 2008, (02) : 402 - 414
  • [3] 郯庐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张鹏
    王良书
    钟锴
    丁增勇
    [J]. 地质论评, 2007, (05) : 586 - 591+721
  • [4]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的深部构造与动力学意义
    宋国奇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 663 - 667
  • [5] 试论郯城—庐江断裂带的形成、演化及其性质
    吴根耀
    梁兴
    陈焕疆
    [J]. 地质科学, 2007, (01) : 160 - 175
  • [6]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张鹏
    王良书
    丁增勇
    钟锴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4) : 467 - 474
  • [7] 胶莱盆地深部拆离系统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张岳桥
    李金良
    柳宗泉
    任凤楼
    袁嘉音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4) : 504 - 511
  • [8] 潍北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J]. 张克鑫,漆家福.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6)
  • [9] 郯庐高压走滑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40Ar/39Ar定年
    朱光
    谢成龙
    王勇生
    牛漫兰
    刘国生
    [J]. 岩石学报, 2005, (06) : 1687 - 1702
  • [10] 郯庐断裂带古新世—早始新世左旋走滑活动的反射地震证据
    韩文功
    季建清
    王金铎
    于建国
    张新钰
    余绍立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11) : 1383 - 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