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嵌入刑法体系的障碍与定位——兼论刑法教义学体系下风险社会理论的反思

被引:8
作者
李立丰 [1 ,2 ]
王俊松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风险社会; 风险刑法; 法益保护原则; 产品属性;
D O I
10.16224/j.cnki.cn33-1343/d.2023.01.001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刑法学界的热议,不过这并未给刑法理论带来挑战。人工智能在事实层面上应以科学技术为应然理解,在规范层面上无法通过刑法体系化的检验。刑法学界对人工智能相关问题的思考大都是以风险社会为大背景展开的,因此,刑法解决人工智能问题最根本、最透彻的方法即是对作为源头的风险社会理论进行检讨。刑法对于风险社会大可不必动辄架构新的风险刑法体系,风险社会相关理论无法通过刑法教义学的检验,其本身就是一道伪命题并不值得被刑法关注。最后,刑法重点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在当下刑法体系中的应然定位。刑法首先从规范的角度对理论界关于强弱人工智能分类做出否定,而后在厘清人工智能风险来源的前提下,以内外二元风险之“产品性”和“工具性”为基础来明确自己的定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41]   人工智能是适格的刑事责任主体吗? [J].
叶良芳 .
环球法律评论, 2019, 41 (04) :67-82
[42]   弱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J].
王利宾 .
湖南社会科学, 2019, (04) :57-63
[43]   对通过新增罪名应对人工智能风险的质疑 [J].
姚万勤 .
当代法学, 2019, 33 (03) :3-14
[44]   涉人工智能犯罪刑法规制的路径 [J].
刘宪权 .
现代法学, 2019, 41 (01) :75-83
[45]   涉人工智能犯罪的前瞻性刑法思考 [J].
刘宪权 ;
房慧颖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3 (01) :108-117
[46]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法问题与应对思路 [J].
王燕玲 .
政治与法律, 2019, (01) :22-34
[47]   人工智能体可罚性辩疑 [J].
张镭 .
南京社会科学, 2018, (11) :82-87
[48]   人工智能刑事法治的基本问题 [J].
皮勇 .
比较法研究, 2018, (05) :149-166
[49]   论人工智能的侵权责任 [J].
刘小璇 ;
张虎 .
南京社会科学, 2018, (09) :105-110+149
[50]   互联网+人工智能全新时代的刑事风险与犯罪类型化分析 [J].
高铭暄 ;
王红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 (09)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