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山楔入冲断构造模型低温热年代学证据及其意义

被引:10
作者
邓宾 [1 ,2 ]
SUEOKA Shigeru [3 ]
刘树根 [1 ]
李智武 [1 ]
李金玺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
[3] Japan Atomic Energy Agency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楔入冲断; 米仓山; 青藏高原东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070902 ;
摘要
基于低温热年代学特征的构造重建(或解译)与浅部地表过程模型在诠释盆-山结构与演化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应用.青藏高原东缘米仓山—川北前陆盆山系统楔入冲断构造模型与浅部地貌建造(非)耦合的检验校正为米仓山造山带构造变形及其动力学模型研究提供了契机.基于稳态楔入冲断构造低温热年代学模型研究表明,米仓山—川北前陆盆-山结构带盆山地貌的建造和低温热年代学(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特征具有明显的耦合性,二者统一于(盆地向)具4°古地貌斜坡的楔入冲断构造模型.现今米仓山地区低温热年代学不具有明显的海拔高程和年龄线性关系,但当古地貌具有4°坡度时低温热年代学与古地貌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揭示晚白垩世米仓山东西段具有一致(或相似)的稳态抬升剥露特征,东西段剥露速率分别为0.05 mm/a和0.03mm/a.古地貌坡度与古地温梯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95%98%),相关古地温梯度(25~35℃/km)符合米仓山稳态剥露地质结构特征.米仓山造山带楔入冲断构造模型的发育可能受控于多套滑脱层系(尤其是深部和浅部滑脱层系)和扬子板块能干性基底对造山带盆地向扩展变形过程的阻挡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55 / 116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新生代隆升剥露研究——低温热年代学证据 [J].
邓宾 ;
刘树根 ;
王国芝 ;
李智武 ;
刘顺 ;
曹俊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6) :1958-1973
[2]   米苍山东河地质大剖面的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及其对上扬子北部陆内俯冲机制的约束附视频 [J].
文竹 ;
何登发 ;
樊春 ;
李英强 ;
孙衍鹏 ;
贺鸿冰 .
地质科学, 2013, (01) :93-108
[3]   米仓山与龙门山接合部叠加褶皱特征及构造演化 [J].
孙东 ;
刘树根 ;
邓宾 ;
李智武 ;
钟勇 ;
黄耀宗 ;
谢志良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8 (02) :156-168
[4]   盆山结构与油气分布——以四川盆地为例 [J].
刘树根 ;
邓宾 ;
李智武 ;
孙玮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621-635
[5]   扬子地块西侧米仓山基底卷入式冲断带的结构分析 [J].
吴磊 ;
钱俊锋 ;
肖安成 ;
沈中延 ;
王亮 ;
魏国齐 ;
张林 .
岩石学报, 2011, 27 (03) :681-688
[6]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与两侧隆起的关系: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约束 [J].
许长海 ;
周祖翼 ;
常远 ;
GUILLOT Franois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12) :1684-1696
[7]  
米仓山—汉南隆起白垩纪以来的剥露作用:磷灰石(U-Th)/He年龄记录[J]. 常远,许长海,Peter W.Reiners,周祖翼.地球物理学报. 2010(04)
[8]   陕南镇巴地区大巴山与米仓山构造交接关系 [J].
裴先治 ;
李瑞保 ;
丁仨平 ;
刘战庆 ;
李佐臣 ;
冯建赟 ;
孙雨 ;
张亚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76-583
[10]   米仓山、南大巴山前缘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J].
李岩峰 ;
曲国胜 ;
刘殊 ;
张虹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 (03) :28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