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豆种质抗氧化能力及其与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关系

被引:68
作者
徐金瑞 [1 ]
张名位 [1 ]
刘兴华 [2 ]
刘章雄 [3 ]
张瑞芬 [1 ]
孙玲 [1 ]
邱丽娟 [3 ]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部功能食品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不详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4] 不详
[5]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黑大豆种皮; 抗氧化作用; 总酚含量; 花色苷含量; 相关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127份黑大豆种质的总抗氧化能力及与其总酚和花色苷含量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各类型之间差异采用平均数的t测验,聚类分析采用快速聚类法,相关性分析采用相关系数法。结果127份黑大豆种质种皮的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幅分别为0.44~3.56mmol.g-1、7.05~74.82mg.g-1和0.22~1.87mg.g-1,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不同类型及不同生态区黑大豆种质的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黑大豆/黄大豆、黑大豆春播/秋播、夏播/秋播、东北春/南方春、东北春/南方夏、北方春/南方春、北方春/南方夏之间的差异分别达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总体趋势是北方春最高,东北春次之,南方春最弱。127份黑大豆种质可聚成6大类群,分别由3、24、20、31、37和12份种质组成。黑大豆的总抗氧化能力与其中的总酚和花色苷含量之间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性。结论黑大豆的抗氧化作用与其种皮中所含的多酚和花色苷类物质关系密切。
引用
收藏
页码:1545 / 15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黑大豆种皮花色苷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J].
徐金瑞 ;
张名位 ;
刘兴华 ;
陆广欣 ;
池建伟 ;
孙玲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8) :161-164
[2]   黑豆种皮色素的测定和提取 [J].
黄昉 ;
徐志宏 ;
李汴生 ;
张名位 ;
池建伟 .
食品工业科技, 2004, (04) :117-119+122
[3]   黑豆皮红色素提取及影响其稳定性因素分析 [J].
崔蕊静 ;
李凤英 ;
李春华 .
中国粮油学报, 2004, (01) :48-51
[4]   黑色食品色素清除活性氧功效及抗氧化活性 [J].
肖湘 ;
卢刚 ;
张捷 ;
俞丽君 ;
张尔贤 .
药物生物技术, 2000, (02) :112-115
[5]   黑大豆色素的研究 [J].
孟洁 .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29-33
[6]   黑豆色素及多糖对全血化学发光和活性氧的抑制作用 [J].
龙盛京 ;
马文力 ;
农冠荣 ;
不详 .
食品科学 , 1999, (09) :9-12
[7]   黑豆色素的提取工艺、理化性质和应用 [J].
王海棠 ;
张军 ;
张玉清 .
洛阳工学院学报, 1998, (02) :83-87
[8]   我国八省大豆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分布及相关性研究 [J].
董慕新 ;
张辉 .
作物学报, 1997, (05) :550-554
[9]   黑豆皮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J].
陆国权 ;
吴小蓉 .
中国粮油学报, 1997, (03) :55-60
[10]   天然食用黑豆红色素的研究 [J].
王威,王春利,闫炳宗 .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1)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