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燥方法对黑毛豆仁挥发性风味成分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李大婧 [1 ,2 ,3 ]
卓成龙 [1 ,3 ]
刘霞 [1 ,3 ]
刘春泉 [1 ,3 ]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2]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3] 国家农业科技华东(江苏)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干燥方法; 风味成分; 黑毛豆仁; 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55.36 [加工方法与工艺];
学科分类号
083203 ;
摘要
为了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黑毛豆仁风味成分和结构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经热风干燥、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热风联合压差膨化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的黑毛豆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对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黑毛豆仁的感官品质和细胞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热风干燥、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热风联合压差膨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对黑毛豆仁挥发性风味成分中的醇类、醛类、酮类、含硫类和杂环化合物影响较大。黑毛豆仁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和热风联合压差膨化干燥过程中对风味贡献较大的1-辛烯-3-酮、1-戊烯-3-酮、(E)-2-庚烯醛、(E,E)-2,4-庚二烯醛、(E)-2辛烯醇、3-甲硫基丙醛的含量均高于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此外,热干燥过程产生的糠醇、糠醛、乙酰呋喃赋予黑毛豆仁一定的焙烤风味。与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黑毛豆仁相比,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和热风联合压差膨化干燥黑毛豆仁口感较好,结构更为疏松。
引用
收藏
页码:1104 / 11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热风联合微波真空干燥苏ZY01毛豆仁风味成分的变化 [J].
李大婧 ;
刘霞 ;
江宁 ;
刘春泉 .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06) :1450-1452
[2]   菠萝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工艺优化 [J].
毕金峰 ;
方蕾 ;
丁媛媛 ;
王沛 ;
白沙沙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0) :334-339
[3]   菜用大豆耐盐品种的筛选及其耐盐生理特性 [J].
王聪 ;
朱月林 ;
杨立飞 ;
陈罡 ;
毛彦 .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03) :621-627
[4]   金华火腿主体风味成分及其确定方法 [J].
刘登勇 ;
周光宏 ;
徐幸莲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 (02) :173-176
[5]   确定食品关键风味化合物的一种新方法:“ROAV”法 [J].
刘登勇 ;
周光宏 ;
徐幸莲 .
食品科学, 2008, (07) :370-374
[6]   蕨菜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和品质试验研究 [J].
邓宇 ;
郑先哲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5) :253-257
[7]   不同干燥方式对颗粒状果蔬品质变化的影响 [J].
胡庆国 ;
张慜 ;
杜卫华 ;
孙金才 .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6, (02) :28-32
[8]   不同处理工艺对真空油炸毛豆品质的影响 [J].
范柳萍 ;
张慜 ;
韩娟 ;
陶谦 ;
肖功年 .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5, (02) :30-33+37
[9]   黄瓜果实反,顺-2,6-壬二烯醛与反-2-壬烯醛比值的变化 [J].
刘春香 ;
何启伟 ;
刘拴桃 .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3, (04) :276-278+281
[10]  
食用调香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孙宝国等编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