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太康MS4.6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精确确定

被引:65
作者
韩立波 [1 ]
蒋长胜 [1 ]
包丰 [2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震源深度; 震源机制解; 相对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精确确定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和序列的相对位置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2010年10月24日和2011年3月8日,河南太康地区分别发生MS4.6和MS4.1显著地震,为分析该弱震、少震区的地震危险性,本文利用CAP方法反演了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结合深度震相波形记录进一步确认了深度的可靠性.结果显示,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较为接近,均以走滑为主,深度也均为13km左右.此外,以主震作为参考事件,采用主事件法对余震的水平位置进行了相对定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空间上分布的走向分别与主震震源机制解两个节面走向大致相同.本文结果为研究当地地震危险性提供了一定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973 / 29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The M5.0 Suining-Tongnan (China) earthquake of 31 January 2010:A destructive earthquake occurring in sedimentary cover[J]. LUO Yan1, NI SiDao2*, ZENG XiangFang3, XIE Jun3, CHEN Yong3 & LONG Feng3 1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Science,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6, China;2 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7, China;3 Menghcheng National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of China, Hefei 23002
[2]   一个发生在沉积盖层里的破坏性地震:2010年1月31日四川遂宁-重庆潼南地震 [J].
罗艳 ;
倪四道 ;
曾祥方 ;
谢军 ;
陈颙 ;
龙锋 .
科学通报, 2011, (02) :147-152
[3]   sPL,一个近距离确定震源深度的震相 [J].
崇加军 ;
倪四道 ;
曾祥方 .
地球物理学报, 2010, 53 (11) :2620-2630
[4]   汶川地震余震区东北端一个余震序列的地震学研究 [J].
罗艳 ;
倪四道 ;
曾祥方 ;
郑勇 ;
陈棋福 ;
陈颙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06) :677-687
[5]   超临界距离上SmS震相对强地面振动衰减关系影响的初步探讨 [J].
罗艳 ;
倪四道 ;
陈颙 .
中国地震, 2010, 26 (02) :131-141
[6]   “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及其对汶川大地震研究的数据支撑 [J].
郑秀芬 ;
欧阳飚 ;
张东宁 ;
姚志祥 ;
梁建宏 ;
郑洁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5) :1412-1417
[7]   汶川地震强余震(M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 [J].
郑勇 ;
马宏生 ;
吕坚 ;
倪四道 ;
李迎春 ;
韦生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4) :413-426
[8]  
Real-time seismology for the 05/12/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of China: A retrospective view[J]. Paul SOMMERVILLE.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9(02)
[9]   汶川大地震中的应急地震学 [J].
万柯松 ;
倪四道 ;
曾祥方 ;
Paul Sommerville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1) :1-10
[10]   2003年8月16日赤峰地震:一个可能发生在下地壳的地震? [J].
韦生吉 ;
倪四道 ;
崇加军 ;
郑勇 ;
陈颙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1) :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