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格重力异常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研究首都圈地区构造特征

被引:26
作者
姜文亮 [1 ]
张景发 [1 ]
焦孟梅 [2 ]
路静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 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
首都圈地区; 布格重力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析; 活动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首都圈地区是中国大陆东部构造极为复杂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首都圈地区布格重力资料,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布格重力异常信息进行了局部场分离,对场源在横向及纵向上所产生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将这些现象与地质构造环境建立起联系,对其产生原因给予了地质上的充分解释。重点对小波变换细节图中存在的规模较大、特征较为明显的两条NE向及一条NWW向布格重力异常带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异常所揭示的构造现象在地壳不同深度的展布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3条布格重力异常分别反映了华北地区的3条构造带,分别为太行山前构造带、沧县构造带以及张家口-渤海构造带,每个构造带分别由次级隆起、凹陷以及断裂构造单元组成。研究认为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为深大断裂,构成了华北裂谷盆地与太行山隆起的地球物理分界,沧县构造带与张家口-渤海构造带新生代以来仍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其中在两条NE向构造带与NNW向构造带的交汇区域,地壳结构最为复杂,形成了两条非常重要的地震带,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通过研究,对首都圈地区构造体系及地壳结构有了深入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地区壳幔结构提供了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6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应用布格重力异常研究太行山地区地壳密度结构 [J].
唐新功 ;
陈永顺 ;
严良俊 ;
王璟 .
西北地震学报, 2008, 30 (04) :305-309
[2]   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J].
张文朝 ;
杨德相 ;
陈彦均 ;
钱铮 ;
张超文 ;
刘会纺 .
地质学报, 2008, (08) :1103-1112
[3]   黄骅坳陷中区新生代断裂系统及其成因分析 [J].
何书 ;
杨桥 ;
漆家福 ;
王家鼎 .
地质科学, 2008, (03) :533-545
[4]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现今运动状态分析 [J].
方颖 ;
江在森 ;
张晶 ;
武艳强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01) :11-15
[5]   重力异常小波多分辨分析分解阶次的确定 [J].
刁博 ;
王家林 ;
程顺有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4) :564-568
[6]   黄骅坳陷古近纪地震事件沉积研究 [J].
杨萍 ;
杜远生 ;
徐亚军 .
地质学报, 2006, (11) :1711-1714+1789
[7]   中国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图的判读和构造解释 [J].
马宗晋 ;
高祥林 ;
宋正范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106-114
[8]   燕山地区重、磁场特征分析与构造分区 [J].
张季生 ;
王海燕 .
地球学报, 2005, (04) :349-354
[9]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中区中新生代复合伸展构造 [J].
孙冬胜 ;
刘池阳 ;
杨明慧 ;
杜金虎 ;
张以明 ;
张锐锋 .
地质论评, 2004, (05) :484-491
[10]   太行山重力梯级带的密度结构及其地质解释 [J].
刘占坡 ;
高祥林 ;
黎益仕 .
地震地质, 2003, (02) :26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