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混菌发酵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86
作者
徐颖宣
徐尔尼
冯乃宪
幸峰
机构
[1]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微生物; 混菌发酵; 应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92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081703 ; 082203 ;
摘要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很多重要的生化反应过程仅靠单株微生物是不能完成的,必须依靠2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培养来完成,即混菌培养或称为混菌发酵。文中综述了混菌发酵的优点,并简单介绍了微生物混菌发酵在食品、代谢物转化、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等不同领域的研究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1]  
Use of mixed cultures for the fermentation of cereal-based substrates with potential probiotic properties. Gopal Kedia Ruohang Wang Hemant Patel and Severino S. Pandiella. Process Biochemistry . 2007
[12]   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J].
李冬敏 ;
陈洪章 ;
李佐虎 .
生物技术通报, 2003, (04) :1-5
[13]   混合菌降解氯苯酚类化合物 [J].
安淼 ;
周琪 ;
李晖 .
工业水处理, 2003, (08) :23-25
[14]   混合菌种在发酵法生物产氢中的协同作用 [J].
林明 ;
任南琪 ;
王爱杰 ;
王相晶 .
环境科学, 2003, (02) :54-59
[15]   混合发酵对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J].
司美茹 ;
薛泉宏 ;
蔡艳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69-73
[16]   两株假单胞菌对烃的作用及其协同效应 [J].
单金玉 ;
贾莹 ;
刘健 ;
黄英 ;
刘如林 ;
李玉萍 ;
陈智宇 .
微生物学通报, 2002, (04) :55-58
[17]   微生物混合培养在发酵调味品生产中的应用 [J].
刘仲敏 ;
刘安邦 ;
吴强 .
中国调味品, 2002, (06) :3-5
[18]   混合菌种发酵提高酱油产量和质量的研究 [J].
杨玉华 ;
王子光 ;
刘德海 ;
李新杰 ;
李存民 ;
周富国 ;
张杰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2, (03) :80-82
[19]   利用多菌种共培养降解橡椀单宁制备鞣花酸 [J].
黄文 ;
石碧 ;
李庆 ;
姚开 .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2, (01) :21-24
[20]   共固定化多菌种混合发酵生产稠酒的研究 [J].
王克明 ;
庄树宏 .
酿酒科技, 2000, (03)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