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素体外氧化制备茶黄素的研究

被引:34
作者
王坤波
刘仲华
黄建安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
[2] 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5] 湖南长沙
关键词
茶学; 茶黄素; 酶促氧化; 化学氧化;
D O I
10.13305/j.cnki.jts.2004.01.011
中图分类号
TQ28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生产];
学科分类号
0817 ;
摘要
对儿茶素通过体外酶促氧化和化学氧化定向制备茶黄素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制备途径进行了比较。酶促氧化结果表明,发酵80分钟时,茶黄素的生成量最高(为15.05%)。化学氧化结果表明,以大叶儿茶素为材料,浓度为10 mg/ml, 氧化剂的比例为2:3:1(儿茶素: K3Fe(CN)6:NaHCO3)时,有利于茶黄素类物质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茶多酚氧化实验研究 [J].
李立祥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2) :101-104
[2]   多孔菌(Polyporus)多酚氧化酶的性质研究 [J].
王宜磊 ;
桑希斌 .
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1, (04) :83-85
[3]   双液相系统酶化学技术制取茶色素 [J].
萧伟祥 ;
钟瑾 ;
胡耀武 ;
萧慧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1, (05) :49-52
[4]   酶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J].
王元凤 ;
王登良 ;
魏新林 .
饮料工业, 2000, (06) :18-22
[5]   儿茶素化学氧化条件的研究简报 [J].
李大祥 ;
宛晓春 ;
萧伟祥 .
茶业通报, 2000, (02) :17-18
[6]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体系工艺放大指标的研究 [J].
夏涛 ;
童启庆 ;
萧伟祥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47-49
[7]   茶多酚氧化酶的分离提纯及固定化技术 [J].
李大祥 .
福建茶叶, 2000, (01) :10-11
[8]   红茶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 [J].
夏涛 .
茶叶科学, 1999, (02) :139-144
[9]   茶儿茶素体外氧化产物分析 [J].
萧伟祥 ;
宛晓春 ;
胡耀武 ;
钟瑾 ;
萧慧 .
茶叶科学, 1999, (02) :145-149
[10]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单体的化学氧化研究 [J].
姚立虎 ;
HarryE.Nursten .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7, (05)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