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9 条
柴达木盆地构造体系特征及其成盆动力学意义
被引:40
作者:

吕宝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张越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杨书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机构:
[1]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
[2] 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构造体系;
区域应力场;
动力学机制;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1.02.008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本文从李四光教授构造体系理论出发综合应用盆地构造解析、平衡地质剖面恢复等方法,探讨了柴达木盆地构造体系特征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地球动力学模型。柴达木盆地受到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的共同影响,围绕中部刚性基底周边发育北部祁连山、南部东昆仑山及西部阿尔金山三大构造体系,每个构造体系都是由主要断裂及其伴生的断层相关褶皱组成三排波浪式冲断构造,低序次断层及其相关褶皱呈斜列式分布于其间,整个盆地可以看成三大构造体系叠合的产物,其根本动力学背景是柴达木地块受到南部印度板块向北挤压、北部阿拉善地块的阻挡及东侧华北板块和西侧塔里木地块的侧滑而形成的力偶环境,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和平衡地质剖面恢复与分析结果提出盆地发展经历了早—中侏罗世南北向拉张、新生代多次幕式挤压并叠加东西向侧向走滑与旋转、并于第四纪形成现今的构造面貌的发展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新近纪构造旋转及其意义
[J].
杨用彪
;
孟庆泉
;
宋春晖
;
胡思虎
;
张平
;
刘平
;
陈传飞
.
地质论评,
2009, 55 (06)
:775-78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孟庆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

宋春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

胡思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传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
[2]
平衡剖面方法恢复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缩短及其意义
[J].
刘栋梁
;
方小敏
;
王亚东
;
张伟林
;
高军平
.
地质科学,
2008, (04)
:637-64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小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王亚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张伟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高军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3]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转移及其动力学意义
[J].
吕宝凤
;
赵小花
;
周莉
;
段生盛
.
沉积学报,
2008, (04)
:552-55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小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周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段生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4]
柴达木盆地成因类型探讨
[J].
罗群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2)
:115-120

罗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气藏研究中心
[5]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恢复
[J].
段宏亮
;
钟建华
;
马锋
;
张跃中
;
李勇
;
温志峰
.
沉积学报,
2007, (01)
:65-7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跃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温志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6]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J].
吴光大
;
葛肖虹
;
刘永江
;
袁四化
;
巩庆林
;
陈言忠
;
沈亚
.
世界地质,
2006, (04)
:411-41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永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巩庆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敦煌分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陈言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敦煌分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沈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敦煌分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7]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
[J].
王信国
;
曹代勇
;
占文锋
;
刘天绩
.
现代地质,
2006, (04)
:592-59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曹代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天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煤炭地质局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8]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
[J].
王步清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6)
:670-672

王步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9]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右行走滑冲断系统及其动力学
[J].
肖安成
;
杨树锋
;
程晓敢
;
党玉琪
;
陈新领
;
陈元忠
;
王亮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4)
:482-487+494

肖安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杨树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程晓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党玉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敦煌分院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陈新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敦煌分院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陈元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王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10]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成盆动力学模式
[J].
李相博
;
袁剑英
;
陈启林
;
王琪
;
李斌
;
孟自芳
.
石油学报,
2006, (03)
:6-10

李相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李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孟自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