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声速乘波体飞行器机身/发动机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17
作者
黄伟
王振国
罗世彬
柳军
机构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
关键词
高超声速乘波体飞行器; 机身/发动机一体化; 流线追踪; Busemann进气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V214 [航空器结构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 ; 0825 ;
摘要
飞行器在高空中作长时间巡航飞行时,对升阻比提出了极高要求,而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因其具有高升阻比、均匀的下表面流场以及高度一体化性能得到研究者重视,成为未来空间飞行器新的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高超声速乘波体飞行器机身/发动机一体化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其关键技术及其研究,主要包括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技术、燃烧室构型优化技术和尾喷管/后体一体化技术,并对未来高超声速乘波体飞行器构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设想——采用流线追踪思想,以Busemann进气道和圆形或椭圆形燃烧室作为其推进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机身具有膨胀上表面。
引用
收藏
页码:242 / 2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流线追踪Busemann进气道马赫数3.85实验研究 [J].
孙波 ;
张堃元 ;
金志光 .
航空动力学报, 2007, (03) :396-399
[2]   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气动特性研究(英文) [J].
张杰 ;
王发民 .
宇航学报, 2007, (01) :203-208
[3]   类乘波体飞行器气动加热的工程计算方法 [J].
车竞 ;
唐硕 ;
何开锋 .
弹道学报, 2006, (04) :93-96
[4]   基于参数化设计的乘波飞行器概念设计 [J].
胡乐天 ;
王洪玲 ;
刘洪 .
力学季刊, 2006, (03) :522-527
[5]   Busemann进气道起动问题初步研究 [J].
孙波 ;
张堃元 .
推进技术, 2006, (02) :128-131
[6]   Busemann进气道风洞实验及数值研究 [J].
孙波 ;
张堃元 .
推进技术, 2006, (01) :58-60+96
[7]   乘波飞行器广义参数概念设计 [J].
王洪玲 ;
刘洪 .
上海航天, 2005, (06) :29-32
[8]   Busemann进气道无粘流场数值分析 [J].
孙波 ;
张堃元 ;
王成鹏 ;
金志光 ;
李念 .
推进技术, 2005, (03) :242-247
[9]   乘波飞行器构型方法研究 [J].
王发民 ;
李立伟 ;
姚文秀 ;
雷麦芳 .
力学学报, 2004, (05) :513-519
[10]   Ma4.5巡航飞行器乘波体方法优化设计 [J].
彭钧 ;
陆志良 ;
李文正 .
宇航学报, 2004, (02) :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