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方法在划分流动单元中的应用

被引:6
作者
郭长春
机构
[1]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模糊数学; 建筑结构; 储层参数; 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0.05.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流动单元能够揭示储层的非均质性,指导剩余油预测和油田开发,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其研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储层参数。优选了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净毛比等9个评价参数,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了流动单元的模糊评价矩阵;求取评价矩阵的特征向量,以此作为各参数权重系数;利用加权平均算法,计算流动单元的综合评价指数,来定量划分储层流动单元。利用该方法对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进行研究,其流动单元类型以E类和G类为主,M类占一定比例,P类鲜有发育,各类流动单元的物性差异大。在储层建筑结构指导下预测出七区西Ng52+3流动单元的空间分布:E类流动单元分布在侧积砂坝内,构成了七区西Ng52+3的"内核";G类流动单元围绕E类流动单元展布,构成了七区西Ng52+3的"主体";M类流动单元分布在废弃河道和天然堤内。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5+45+113 +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以克拉玛依油田五3中区克下组为例 [J].
唐衔 ;
侯加根 ;
邓强 ;
许凡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4) :34-37+40+112
[2]   不同流动单元微观渗流特征研究——以华池油田长3油藏华152块为例 [J].
朱玉双 ;
柳益群 ;
赵继勇 ;
党永潮 ;
毕义君 ;
郭兵 ;
刘正伟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01) :103-108
[3]   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模型对比研究——以胜坨油田为例 [J].
汪必峰 ;
黄文科 ;
戴俊生 ;
窦之林 ;
冀国胜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6) :5-8+111
[4]   河流相储层中夹层的发育规律及预测 [J].
郭长春 ;
李阳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4) :200-203
[5]   高含水油田流动单元定量研究方法——以双河油田为例 [J].
李祖兵 ;
彦其彬 ;
罗明高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27-29+105
[6]   河流相储层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建立——以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为例 [J].
隋淑玲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3) :12-14+82
[7]   注水开发后期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特征 [J].
王京红 ;
侯连华 ;
吴锡令 ;
林承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25-30
[8]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在码头庄油田的应用 [J].
林波 ;
张建良 ;
刘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4) :55-56+7
[9]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J].
李阳 .
石油学报, 2003, (03) :52-55
[10]   胜坨油田浅水浊积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 [J].
邓玉珍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