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部新生代控盆断裂及盆地群成因

被引:24
作者
安慧婷 [1 ,2 ]
李三忠 [1 ,2 ]
索艳慧 [1 ,2 ]
刘鑫 [1 ,2 ]
戴黎明 [1 ,2 ]
余珊 [1 ,2 ]
熊莉娟 [1 ,2 ]
程世秀 [1 ,2 ]
薛友辰 [1 ,2 ]
马云 [1 ,2 ]
王霄飞 [1 ,2 ]
赵淑娟 [1 ,2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盆地群; 走滑-拉分盆地; 控盆断裂; 新生代; 南海西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 [海洋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南海西部新生代盆地自北而南有莺歌海、中建南、万安、曾母等多个中小型新生代沉积盆地,这些盆地与早期左行左阶和后期右行右阶的红河断裂、南海西缘大断裂、万安东断裂等控盆断裂带演化密切相关。该构造带总体呈负花状构造,主断层面表现出丝带效应,自北向南,红河断裂倾向西南、南海西缘断裂倾向东、万安东断裂倾向西。该断裂带附近的这些盆地是成因上紧密联系的一组拉分盆地群。盆地内部的NE向断裂是受这些主控断层限制的次级控坳断裂。这些断裂位移有限,因而该盆地群不可能是印支地块700km位移的挤出构造或深部规则的地幔柱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是断裂带于新生代有限位移背景下的拉分盆地,但通过事件对比,也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持续楔入欧亚板块有关,因此,该盆地群主要动力来源还是与南海西侧动力学体系密切相关。总体上,右行右阶断裂带被晚期NWW向断裂左行错切,而这些NWW向断裂与吕宋岛弧一带的NWW向断裂具有连续性和走向一致性,因而,东部菲律宾板块沿岛弧地带楔入欧亚板块的动力学系统可能在晚期波及本区。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1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南海南北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对油气成藏条件控制 [J].
解习农 ;
张成 ;
任建业 ;
姚伯初 ;
万玲 ;
陈慧 ;
康波 .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12) :3280-3291
[2]   南沙海区曾母盆地地层系统 [J].
周蒂 ;
孙珍 ;
杨少坤 ;
林鹤鸣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 36 (05) :789-797
[3]   万安盆地新生代层序地层格架与岩性地层圈闭 [J].
杨楚鹏 ;
姚永坚 ;
李学杰 ;
万玲 ;
韩冰 ;
万荣胜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 36 (05) :845-852
[4]   莺歌海盆地与济阳拗陷成因机制与沉积特征的比较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万志峰 ;
夏斌 ;
林舸 ;
施秋华 ;
郭峰 ;
刘宝明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 (04) :976-982
[5]   南海西缘断裂带走滑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初步研究 [J].
高红芳 .
中国地质, 2011, (03) :537-543
[6]   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李海兵 ;
嵇少丞 ;
张泽明 ;
刘焰 .
地质学报, 2011, 85 (01) :1-33
[7]   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探讨 [J].
万志峰 ;
夏斌 ;
徐力峰 ;
李建峰 .
海洋通报, 2010, 29 (06) :654-657
[8]   奠边府走滑断裂带的构造特征、遥感解译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J].
唐渊 ;
刘俊来 ;
TRAN My Dung ;
宋志杰 .
地质学报, 2009, 83 (10) :1401-1414
[9]   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活动转换构造岩特征及应力场演化 [J].
张秉良 ;
刘瑞珣 ;
向宏发 ;
万景林 ;
黄雄南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8, (06) :529-537
[10]   中建南盆地局部构造特征 [J].
陈玲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 (05) :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