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并存耕层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40
作者
白伟 [1 ,2 ,3 ]
孙占祥 [2 ]
郑家明 [2 ]
郝卫平 [1 ]
刘勤 [1 ]
刘洋 [2 ]
冯良山 [2 ]
蔡倩 [2 ,3 ]
机构
[1] 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辽宁省旱作节水工程中心
[3]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壤; 收获; 农作物; 春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探明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虚实并存耕层(furrow loose and ridge compaction plough layer,FLRC)、全虚耕层(all loose plough layer,AL)、全实耕层(all compaction plough layer,AC)、以及作为对照(controlled trial,CK)的上虚下实耕层(up loose and down compaction plough layer,ULDC)4种耕层结构,研究了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2011和2012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影响显著(P<0.05),2a平均表现为FLRC>AL>ULDC>AC,FLRC和AL比CK分别增加16.39%、5.30%,收获指数在0.38~0.44之间。在平水年(2011)和丰水年(2012)虚实并存耕层和全虚耕层均可有效蓄积降水,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明显提高玉米的降水利用效率,2011年FLRC比ULDC提高11.95%(P<0.05);2012年FLRC和AL分别比CK提高21.23%(P<0.05)和12.43%(P<0.05);不同降雨年型和不同耕层结构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影响不同,2011年FLRC比CK增加15.68%(P<0.05),2012年FLRC比CK增加23.13%(P<0.05),2a平均提高18.43%。综合分析认为,虚实并存耕层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优耕层结构。该研究为辽西旱作农业区合理耕层构建、确定适宜的耕作技术和实现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不同耕层构造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刘武仁 ;
郑金玉 ;
罗洋 ;
郑洪兵 ;
李瑞平 ;
李伟堂 .
吉林农业科学, 2013, 38 (05) :1-3+35
[2]   辽西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J].
白伟 ;
孙占祥 ;
郑家明 ;
侯志研 ;
刘洋 ;
冯良山 ;
杨宁 .
作物学报, 2014, 40 (01) :181-189
[3]   深松对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影响试验研究 [J].
李传友 ;
何润兵 .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3, 34 (04) :108-112
[4]   不同深松时间与深度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与玉米产量的相关分析 [J].
葛超 ;
景希强 ;
徐娥 ;
赵成昊 ;
高洪敏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3, (03) :15-18
[5]   深旋松耕作法对东北棕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J].
李华 ;
逄焕成 ;
任天志 ;
李轶冰 ;
汪仁 ;
牛世伟 ;
安景文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03) :647-656
[6]   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J].
宋振伟 ;
郭金瑞 ;
邓艾兴 ;
寇太记 ;
任军 ;
张卫建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6) :108-114
[7]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农田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刘爽 ;
张兴义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30 (01) :126-131
[8]   黑龙江风沙土区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J].
王孟雪 ;
张有利 ;
张玉先 .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 (06) :245-248+251
[9]   辽西地区土壤耕层及养分状况调查分析 [J].
白伟 ;
孙占祥 ;
郑家明 ;
刘洋 ;
侯志研 ;
冯良山 ;
杨宁 .
土壤, 2011, 43 (05) :714-719
[10]   条深旋耕作方式对早春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 [J].
李立娟 ;
崔彦宏 ;
李琦 ;
薛庆林 ;
赵明 .
作物杂志, 2011, (05)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