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酱的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25
作者
李海梅
马莺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3] 黑龙江哈尔滨
关键词
多菌种; 制曲; 发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64.2 [常用调味品];
学科分类号
082203 ; 083203 ;
摘要
分析了我国目前豆酱的生产现状,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消费者对酱的品质,品种有着新的需要和选择。为提高酱的质量,现多采用菌种混合制曲或多菌种发酵等工艺,提高原料蛋白利用率和酱的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混合菌种发酵提高酱油产量和质量的研究 [J].
杨玉华 ;
王子光 ;
刘德海 ;
李新杰 ;
李存民 ;
周富国 ;
张杰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2, (03) :80-82
[2]   酱油原料脂肪利用率研究实验报告 [J].
李宏梁 ;
黄峻榕 ;
丁勇 ;
田三德 ;
张智维 .
中国调味品, 2001, (09) :13-15+19
[3]   浅析速酿大豆酱的工艺控制 [J].
吴晓琴 ;
卢绪华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1, (07) :81-82
[4]   传统酿造豆酱采用“十水三分盐”的操作理念 [J].
陈苍林 .
中国调味品, 2001, (06) :26-27
[5]   21世纪酱油调味品的发展方向 [J].
林祖申 .
中国调味品, 2001, (03) :4-6
[6]   大豆豆酱、酱油中褐色色素的生理功能作用 [J].
五明纪春 ;
陈晓光 ;
刘宇峰 .
大豆通报, 2001, (01) :28-29
[7]   超声波催化米曲霉发酵酱油的研究 [J].
于淑娟 ;
高大维 ;
李国基 ;
张志航 ;
不详 .
中国调味品 , 1999, (11) :18-20
[8]   双菌发酵提高酱油产量和质量的生产性研究 [J].
杨玉华 ;
王子光 ;
刘德海 ;
李新杰 ;
管建生 ;
孙德富 ;
宫建军 .
食品科学, 1999, (10) :44-46
[9]   酱油双酿技术的研究 [J].
王世录 ;
蔡莉 .
中国酿造, 1999, (04) :13-15
[10]   双菌种曲、增香酵母用于酱油生产新工艺的探讨 [J].
刘立梅 ;
顾立众 .
中国酿造, 1999, (01)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