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后熟发酵时间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20
作者
李治华 [1 ,2 ]
黄驰 [2 ]
王自鹏 [2 ]
姚英政 [2 ]
董玲 [2 ]
李浦 [2 ]
谢江 [2 ]
陈福生 [1 ]
机构
[1] 不详
[2]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3] 不详
[4]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5] 不详
关键词
郫县豆瓣酱; 后熟发酵;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成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64.24 []; O657.63 [质谱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分析后熟发酵过程中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电子鼻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很好的将不同后熟发酵时间豆瓣酱样品区分开,根据传感器对样品的敏感度和区分度进行优化,最佳传感器组合为S1S4S7S10;3种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共分离鉴定出44种挥发性化合物,后熟发酵1 a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81.8%;后熟发酵2 a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8.2%;后熟发酵3 a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3.6%;3种不同后熟发酵酱中含有19种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4-乙基-2-甲氧基苯酚、苯乙醇、2-乙基苯酚、苯甲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1-庚醇,它们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别;感官分析显示后熟发酵1 a的样品在色泽、酱香等方面与后熟发酵2、3 a存在较大差异,而后熟发酵2、3 a的样品整体上差别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及电子鼻技术检测中华绒螯蟹不同可食部位中的香气成分 [J].
顾赛麒 ;
王锡昌 ;
陶宁萍 ;
张晶晶 .
食品科学, 2013, (18) :239-244
[2]   电子鼻在不同豆瓣产品识别中的应用 [J].
贾洪锋 ;
何江红 ;
袁新宇 ;
阎红 ;
朱丽敏 ;
贾冬英 .
食品科学, 2011, 32 (12) :178-182
[3]   豆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J].
乔鑫 ;
付雯 ;
乔宇 ;
黄红霞 ;
康旭 ;
汪超 ;
李冬生 .
食品科学, 2011, 32 (02) :222-226
[4]   不同品牌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J].
冯军 ;
陈海涛 ;
黄明泉 ;
郑福平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 (03) :17-22
[5]   不同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分析 [J].
张玉玉 ;
孙宝国 ;
冯军 ;
黄明泉 .
食品科学, 2010, 31 (04) :166-170
[6]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郫县豆瓣酱挥发性香成分的研究 [J].
黄明泉 ;
韩书斌 ;
孙宝国 ;
田红玉 ;
刘玉平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 35 (04) :147-152
[7]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机分析郫县豆瓣酱风味成分的研究 [J].
黄明泉 ;
韩书斌 ;
孙宝国 ;
田红玉 ;
刘玉平 .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30 (04) :136-139
[8]   郫县豆瓣挥发性香气成分剖析及其在陈酿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J].
黄著 ;
彭熙敏 ;
刘超兰 ;
韩瑞枝 ;
周荣清 .
中国调味品, 2009, (03) :106-111
[9]   采用电子鼻评价肉制品中的香精质量 [J].
张晓敏 ;
朱丽敏 ;
张捷 ;
马明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9) :175-178
[10]   “郫县豆瓣”剖析 [J].
李幼筠 .
中国酿造, 2008, (11) :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