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北段莫尔道嘎地区含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26
作者
王召林 [1 ,2 ]
金浚 [1 ,2 ]
李占龙 [3 ]
卢百志 [3 ]
张忠义 [3 ]
可旭升 [3 ]
赵伟 [3 ]
周亚男 [3 ]
周菊芳 [3 ]
机构
[1]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地质调查所
[2]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3] 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太平川斑岩钼矿;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大兴安岭中北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处于大兴安岭中北段额尔古纳地块的莫尔道嘎地区发育大量花岗质岩石,本文报道了该地区与斑岩钼矿有关的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锆石的LA-ICPMSU-Pb年龄测试结果显示,太平川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83.6、193.7和199.1Ma,表明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早侏罗世,可能代表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阶段的岩浆侵入事件。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显示,3件含矿斑岩样品锆石εHf(t)分别为-3.2~0.4、-3.1~1.8和-3.7~-1.1,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1322、1276和1394Ma,岩浆起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结合额尔古纳地块已有的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资料,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曾发生过地壳增生,增生的地壳物质于早侏罗世发生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并成矿。太平川含矿斑岩具有与乌奴格吐山含矿斑岩相似的大地构造背景、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年龄,推测太平川斑岩钼矿的成矿年代大致在195~180Ma。
引用
收藏
页码:796 / 81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岩浆热液系统和成矿概念模型 [J].
侯增谦 ;
杨志明 .
地质学报, 2009, 83 (12) :1779-1817
[2]   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J].
佘宏全 ;
李红红 ;
李进文 ;
赵士宝 ;
谭刚 ;
张德全 ;
金俊 ;
董英君 ;
丰成友 .
地质学报, 2009, 83 (10) :1456-1472
[3]   大兴安岭北部察哈彦岩体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隋振民 ;
葛文春 ;
吴福元 ;
徐学纯 ;
张吉衡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39 (05) :849-856+867
[4]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J].
侯增谦 ;
王二七 .
地球学报, 2008, (03) :275-292
[5]   大兴安岭北端晚侏罗世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及其地质和找矿意义 [J].
武广 ;
陈衍景 ;
孙丰月 ;
李景春 ;
李之彤 ;
王希今 .
岩石学报, 2008, 24 (04) :899-910
[6]   大兴安岭新林镇岩体的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张彦龙 ;
葛文春 ;
柳小明 ;
张吉衡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2) :177-186
[7]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低Sr-Yb型成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陈志广 ;
张连昌 ;
万博 ;
张玉涛 ;
吴华英 .
岩石学报, 2008, 24 (01) :115-128
[8]   内蒙古乌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李诺 ;
陈衍景 ;
赖勇 ;
李文博 .
岩石学报, 2007, (09) :2177-2188
[9]   初论大陆环境斑岩铜矿 [J].
侯增谦 ;
潘小菲 ;
杨志明 ;
曲晓明 .
现代地质, 2007, (02) :332-351
[10]   大兴安岭东北部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J].
葛文春 ;
隋振民 ;
吴福元 ;
张吉衡 ;
徐学纯 ;
程瑞玉 .
岩石学报, 2007, (02) :42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