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对普洱茶中游离咖啡因含量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王腾飞 [1 ,2 ]
王宣军 [1 ,2 ]
黄业伟 [1 ,2 ,3 ]
方崇业 [1 ,2 ]
朱强强 [1 ,2 ]
杨军 [4 ]
盛军 [1 ,2 ]
郝淑美 [5 ]
机构
[1] 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
[2] 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有限公司
[5] 云南大学校长办公室
关键词
发酵; 茶叶; 游离咖啡因;
D O I
10.13200/j.cjb.2013.04.74.wangtf.012
中图分类号
TS272.5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咖啡因的存在形式及游离咖啡因含量的变化,为监测茶叶发酵程度,控制茶品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低pH沉淀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普洱茶发酵全程中6个主要发酵阶段[一翻、二翻、三翻、四翻、五翻样品和出堆样品(熟茶)]样品的游离咖啡因和结合咖啡因含量。结果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游离咖啡因含量逐渐降低,从一翻样品的(2.555±0.104)%降至出堆样品的(1.878±0.049)%,超过1/4的咖啡因与茶中的其他组分相结合,形成结合咖啡因。结合咖啡因的含量不断增加,四~五翻期间增幅最大,从0.084%增至0.647%;出堆样品中结合咖啡因的含量最高,为0.703%。结论发酵过程中,普洱茶中的游离咖啡因含量逐渐降低。本实验为监测茶叶发酵程度,控制茶品质量提供了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09 / 51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咖啡碱含量的变化研究
    崔普会
    周斌星
    崔文学
    [J]. 福建茶叶, 2011, 33 (03) : 15 - 17
  • [2] 普洱茶茶褐素理化性质与光谱学性质研究
    谭超
    郭刚军
    李宝才
    周红杰
    龚加顺
    [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0, 30 (04) : 53 - 58
  • [3] 不同茶树品种绿茶茶汤冷后浑特性比较研究
    郭爱秀
    许勇泉
    陈素芹
    [J]. 浙江农业科学, 2010, (02) : 328 - 331
  • [4] 普洱茶多酚与茶褐素研究进展
    易恋
    黄建安
    刘仲华
    [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 (12) : 29 - 31
  • [5] 云南晒青毛茶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宁井铭
    张正竹
    谷勋刚
    宛晓春
    孙文通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 35 (09) : 36 - 40
  • [6] 低咖啡碱茶的研究进展
    赵卉
    杜晓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4) : 564 - 568
  • [7] 茶汤冷后浑中生化成分含量的因子分析
    杨红
    汪志君
    [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 (08) : 72 - 75
  • [8] 茶饮料冷后浑的解决途径探讨
    杨红
    汪志君
    张凌云
    [J]. 现代食品科技, 2006, (02) : 243 - 246
  • [9] 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罗龙新
    吴小崇
    邓余良
    傅尚文
    [J]. 茶叶科学, 1998, (01) : 53 - 60
  • [10] 中国茶经.[M].陈宗懋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