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型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张长灿
李栋梁
王慧
戴逸飞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高原感热; 雨带类型; 东亚大气环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青藏高原70个常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观测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计算的1982-2012年逐月地表感热通量资料和1951-2012年国家气候中心160个站的夏季降水资料,以及NCEPⅠ再分析数据集,通过EOF、SVD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高原春季地表感热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的影响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部处于多雨期,江南地区降水尤为偏多,Ⅲ类雨型偏多;进入21世纪,夏季雨带向北推进,Ⅱ类雨型偏多。(2)高原春季地表感热空间分布呈现"西强东弱"的特征,5月最强且年际变化最大;在空间演变上,主要表现为"全场一致"变化和"东西反向"变化两种特征,且均在2003年前后发生转折。(3)当青藏高原春季感热整体异常偏弱(强)时,中国北方上空高度场异常偏高(低),南亚高压偏弱(强),位置偏西(东),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弱(强),位置偏东(西),整层水汽通量辐合于华南(江淮和河套)地区,导致雨带偏南(北)。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卫星遥感结合气象资料计算的青藏高原地面感热特征分析 [J].
戴逸飞 ;
王慧 ;
李栋梁 .
大气科学, 2016, 40 (05) :1009-1021
[2]   青藏高原热力强迫对中国东部降水和水汽输送的调制作用 [J].
徐祥德 ;
赵天良 ;
施晓晖 ;
LU Chungu .
气象学报, 2015, 73 (01) :20-35
[3]   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对川渝地区降水的影响 [J].
杨小波 ;
杨淑群 ;
马振峰 .
高原气象 , 2014, (02) :384-393
[4]   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异常与川渝地区降水关系的数值模拟 [J].
梁玲 ;
李跃清 ;
胡豪然 ;
蒋兴文 ;
章尔震 .
高原气象, 2013, 32 (06) :1538-1545
[5]   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J].
张少波 ;
陈玉春 ;
吕世华 ;
李锁锁 ;
王少影 .
高原气象, 2013, 32 (05) :1236-1245
[6]   青藏高原4月陆面状况和地表加热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的联系 [J].
于琳琳 ;
陈海山 .
高原气象, 2012, 31 (05) :1173-1182
[7]   中国东部夏季不同雨带类型的海洋和环流特征差异 [J].
魏凤英 ;
陈官军 ;
李茜 .
气象学报, 2012, 70 (05) :1004-1020
[8]   近30年青藏高原中东部大气热源变化趋势:观测与再分析资料对比 [J].
王美蓉 ;
周顺武 ;
段安民 .
科学通报 , 2012, (Z1) :178-188
[9]   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位置与中国盛夏降水异常 [J].
张玲 ;
智协飞 .
气象科学, 2010, 30 (04) :438-444
[10]   青藏高原地表感热通量的近期变化趋势 [J].
阳坤 ;
郭晓峰 ;
武炳义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07) :92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