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凋过程鲜叶理化特性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62
作者
滑金杰 [1 ,2 ]
袁海波 [1 ]
江用文 [1 ]
刘平 [1 ]
王伟伟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萎凋; 物理特性; 生化成分; 参数调控;
D O I
10.13305/j.cnki.jts.2013.05.005
中图分类号
TS272.2 [原料];
学科分类号
090203 ;
摘要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之一,对茶叶感官品质影响明显。萎凋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鲜叶的呼吸作用持续进行,内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促使萎凋叶物理特性发生改变,为后续工序和品质形成提供特定的物质和叶形基础。文章对萎凋过程中鲜叶的物理特性和生化成分变化规律,以及目前萎凋工艺关键参数的调控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综述。可精准调控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设施萎凋技术是今后萎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465 / 4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 [J].
张哲 ;
牛智有 .
农机化研究, 2012, (08) :116-119+123
[2]   不同萎凋方式对红茶和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J].
曹藩荣 ;
罗锡元 ;
邓向进 ;
刘家亮 .
广东茶业, 2012, (Z1) :27-29
[3]   不同造型工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J].
郝志龙 ;
蔡银笔 ;
金心怡 ;
陈贤玉 ;
林燕萍 .
食品科学, 2012, 33 (06) :105-109
[4]   人工光照萎凋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J].
范仕胜 ;
晋秀 ;
杨清 ;
刘东娜 ;
杜晓 .
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 (06) :1152-1155
[5]   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J].
赖兆祥 ;
苗爱清 ;
庞式 ;
孙世利 ;
曾琼 .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23 (10) :131-132
[6]   白茶萎凋技术初探 [J].
王姚经 .
福建茶叶, 2011, 33 (04) :41-43
[7]   萎凋、发酵等关键工序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的生产实践与研究进展 [J].
池玉洲 ;
黄林敏 .
福建茶叶, 2011, 33 (03) :11-14
[8]   茶多酚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J].
汪多仁 .
饮料工业, 2011, 14 (01) :11-14
[9]   白茶萎凋工艺研究概述 [J].
陈林海 ;
宋丹丹 ;
潘哲瀚 ;
陈键 .
茶叶科学技术, 2010, (03) :4-8
[10]   丹桂品种红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J].
游小妹 ;
陈常颂 ;
钟秋生 ;
陶湘辉 ;
王贵芳 ;
陈荣冰 .
福建农业学报, 2010, 25 (01)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