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川南过渡带雷口坡组台内滩组合特征

被引:34
作者
丁熊 [1 ]
陈景山 [1 ]
谭秀成 [1 ]
罗冰 [2 ]
吴家杰 [3 ]
杜本强 [4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博士后流动站
[3]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4] 西南油气田公司蜀南气矿勘探开发研究所
关键词
台内滩; 结构特征; 主控因素; 雷口坡组; 川中—川南过渡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主力产层雷11亚段海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台内滩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研究区雷11亚段台内滩岩石类型主要包括亮晶鲕粒灰岩、残余鲕粒云岩,亮晶砂屑灰岩、残余砂屑云岩和亮晶砂屑云岩,亮晶生屑灰岩、残余生屑云岩及其过渡类型等,它们分别是构成鲕滩、砂屑滩、生屑滩的主要岩石类型。台内滩垂向上以发育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为特征,包括滩基、滩核和滩盖3个沉积单元;横向上具有明显的3分性,可分为滩核、滩缘、灰质滩间海3个微相。海平面升降变化引起的海水深度和水动力条件变化控制滩体的发育特征与叠置样式;隆坳分异的古地貌决定台内滩体的差异分布和横向组合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444 / 4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川西坳陷复合-联合构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J].
李智武 ;
刘树根 ;
陈洪德 ;
孙东 ;
林杰 ;
汤聪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5) :538-551
[2]   四川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黄龙组沉积体系及其演化 [J].
李伟 ;
张志杰 ;
党录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4) :400-408
[3]   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川西南嘉陵江组嘉5段为例 [J].
刘宏 ;
谭秀成 ;
李凌 ;
罗冰 ;
马昌林 ;
杨立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3) :275-281
[4]   川中地区磨溪气田嘉二段砂屑云岩储集层成因 [J].
谭秀成 ;
罗冰 ;
李卓沛 ;
丁熊 ;
聂勇 ;
吴兴波 ;
邹娟 ;
唐青松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3) :268-274
[5]   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古岩溶特征与储集层分布 [J].
张兵 ;
郑荣才 ;
王绪本 ;
罗媛 ;
李伟 ;
文华国 ;
胡忠贵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3) :257-267
[6]   四川盆地泥盆系—中三叠统层序格架内生储盖分布 [J].
徐胜林 ;
陈洪德 ;
陈安清 ;
林良彪 ;
李君文 ;
杨俊斌 ;
高山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2) :159-167
[7]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海槽相大隆组优质烃源岩 [J].
夏茂龙 ;
文龙 ;
王一刚 ;
洪海涛 ;
范毅 ;
文应初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6) :654-662
[8]   中国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与沉积学研究进展 [J].
孙龙德 ;
方朝亮 ;
李峰 ;
朱如凯 ;
何东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4) :385-396
[9]   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J].
陈金勇 ;
李振鹏 .
海洋地质动态, 2010, 26 (04) :19-25
[10]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大范围成藏机理与富集条件 [J].
赵文智 ;
王红军 ;
徐春春 ;
卞从胜 ;
汪泽成 ;
高晓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4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