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茶褐素提取工艺的优化及抗氧化研究

被引:36
作者
周向军 [1 ]
高义霞 [1 ]
袁毅君 [1 ]
杨红娟 [1 ]
张继 [1 ,2 ]
机构
[1] 天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2]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乌龙茶; 茶褐素; 提取工艺; 抗氧化;
D O I
10.13422/j.cnki.syfjx.2011.04.020
中图分类号
R284.2 [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乌龙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乌龙茶茶褐素得率的影响,测定了茶褐素中蛋白质、总糖、总酚及总黄酮的含量,同时初步探讨了茶褐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褐素得率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茶褐素得率为9.23%。茶褐素主要成分为蛋白质(21.47%)、糖(28.28%)和总酚(11.19%)。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乌龙茶茶褐素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清除率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普洱茶中多酚与茶褐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J].
易恋 ;
杨新河 ;
杨泱 ;
黄建安 ;
王坤波 ;
刘仲华 .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 (07) :220-222
[2]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添加物对茶褐素及其形成机制的影响 [J].
龚加顺 ;
陈一江 ;
彭春秀 ;
周红杰 .
茶叶科学, 2010, 30 (02) :101-108
[3]   海金沙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王桃云 ;
陈娟 ;
彭志任 ;
吴琼 ;
陈鹏 .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 (03) :193-195+199
[4]   普洱茶主要氧化产物提取条件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附视频 [J].
倪德江 ;
樊蓉 ;
陈玉琼 ;
余志 ;
李春雷 .
中国茶叶, 2010, (02) :22-24
[5]   板栗壳中多酚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J].
李金凤 ;
段玉清 ;
马海乐 ;
张海晖 ;
徐菲菲 ;
黄六容 .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0, (01) :53-58
[6]   月季果中黄酮的提取及其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J].
贾长虹 ;
常丽新 ;
赵京 ;
李月 .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 (01) :168-170+290
[7]   儿茶素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J].
赵文红 ;
邓泽元 ;
范亚苇 ;
李静 ;
阮征 .
食品科技, 2009, 34 (12) :278-282
[8]   乌龙茶审评方法研究概述 [J].
赵超艺 ;
王秋霜 ;
卓敏 ;
凌彩金 .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12) :46-48
[9]   荔枝核活性成分分析及其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研究 [J].
陆志科 ;
黎深 .
食品科学, 2009, 30 (23) :110-113
[10]   普洱茶茶褐素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J].
秦谊 ;
龚加顺 ;
张惠芬 ;
何静 ;
张水花 ;
周红杰 ;
李宝才 .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9, (05) :95-98